逆势而上展信心!盐城射阳新坍镇民营企业家韧性发展显担当
2025-03-05 15:48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程光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程光)在经济增速放缓、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新坍镇的民营企业家们却展现出“逆流而上”的魄力,积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他们以情怀为锚、以创新为帆,在设备升级、产能扩张中寻找突围路径,用实干诠释对市场的信心,更以政企协同的生动实践,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高端设备“硬支撑”,纺织老厂焕新生

在射阳新坍镇,一家深耕纺织行业近20年的企业正经历“脱胎换骨”的蜕变。盐城市海成棉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路海成坦言:“现在办纺织厂,靠的是情怀。”尽管行业利润微薄,但企业近两年累计投入超5000万元引进德国全自动气流纺纱设备,其中两台设备为国内首批引进,单价高达1250万元。

“半自动设备每天产3吨纱,全自动设备能产9吨,能耗还降15%。”路海成算了一笔账:设备升级后,企业产能提升3倍,产品品质更稳定,单位成本显著下降。目前,企业年产值达2.1亿元,棉纱产能达1.35万吨,产品销往浙江、无锡等地的大型织造企业。面对其他纺织企业成本优势的冲击,路海成选择差异化竞争,主攻粗支纱市场,并通过优化供应链消化成本压力。“全国气流纺企业淘汰50%后,我才会倒下!”他的话语中透着不服输的韧劲。

从2012年仅有2台设备、20余名员工的小厂,到如今拥有12条生产线、130名员工的行业标杆,路海成将发展归功于“情怀”和“超前眼光”。他计划未来两到三年内再投5000万元,将全自动生产线增至5条,目标年产能突破2.2万吨。“只有设备领先,才能不被淘汰。”

“弯道超车”破困局,玻璃龙头抢滩新赛道

在新坍镇另一家玻璃深加工企业——盐城市嘉泽玻璃有限公司负责人孙朝议正忙着调试新购的超大弯钢化玻璃生产线。这条斥资400万元打造的产线,能生产3米×12米的异形玻璃,技术难度居行业前列。“别人做不了的产品,就是我们的机会!”孙朝议自信满满。

这家起步于10年前的小厂,凭借持续投入和精准定位,如今已成长为盐城玻璃加工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年用电费超1000万元,通过全自动化生产线将用工成本压至最低:机械臂精准抓取、桁车无缝搬运,一条产线仅需10余人操作。2025年,企业年产值预计将突破2亿元,产品覆盖高铁站、机场幕墙等高端领域,沙特等海外订单也在快速增长。

“市场越难,越要敢投!”孙朝议回忆,疫情防控期间他逆势扩建厂房,仅用8个月便建成投产,如今新厂区年产能占公司总产能的60%。面对同行低价竞争,他选择“以技取胜”:“一块3米×6米的弯玻璃,别人报价150元/平方,我们能卖到300元,这就是技术溢价。”

政企同心筑暖巢,营商环境育沃土

民营企业敢闯敢投的背后,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硬核”支持。

“从2台设备到12条生产线,没有政府护航,我们走不到今天。”路海成感慨,新坍镇政府在土地指标、基建配套、政策申报等方面提供“一站式”服务,2024年协助企业申报并获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可申请高质量发展奖补70余万元。针对外地招引政策的“诱惑”,镇领导多次上门沟通,以诚意打消企业外迁念头。“在这里扎根27年,早和这片土地分不开了。”路海成动情地说。

孙朝议同样对当地营商环境点赞:“招工、纠纷调解、环保指导……政府从不‘添乱’,只为企业‘减负’。”疫情防控期间,镇政府开辟绿色通道,确保新厂建设“不停摆”。日常生产中,税务部门精准辅导设备抵扣政策,仅2024年企业便节税超200万元。“政策红利转化为真金白银,我们扩产的底气更足了!”

情怀与理性交织,奋斗者永远年轻

“做企业就像跑马拉松,拼的是耐力,更是信念。”58岁的路海成仍奔波在生产一线,他的手机里存着几十个行业群,时刻关注棉价期货和新技术动向;48岁的孙朝议每天工作超12小时,亲自把关大客户订单。“企业家精神就是永不服输!”两人不约而同提到这句话。

在新坍镇,这样的奋斗者并非个例。2024年,该镇工业项目投资达4.5亿元,工业实时开票销售达16亿元。“新坍镇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刘天恨投笔从戎、贺仁烈士饮血疆场、巴一恺艰苦创业……红色基因一路相传,敢为敢闯敢干、创新创业创优的薪火在这方热土生生不息。”新坍镇党委书记陈德艳说,“企业家的信心比黄金更珍贵。我们将继续打好政策、服务、要素‘组合拳’,让更多‘新坍制造’闪耀市场。”

从纺织车间到玻璃工厂,从“情怀坚守”到“创新突围”,射阳县新坍镇的民营企业家们用实际行动证明:寒冬中亦有春意,逆势处可见初心。他们的故事,不仅是一曲奋斗者的赞歌,更映射出中国实体经济韧性生长的力量。在这片营商沃土上,信心与实干交织,正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