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驻滨海县乡村振兴工作队以项目为抓手助推产业振兴
2024-12-25 15:1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省委驻滨海县乡村振兴工作队进驻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始终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坚持产业优先、项目为王,以点带面推动滨海乡村全面振兴。

进驻伊始,工作队便组织全体队员深入全县所有乡镇开展专题调研,大家在调研中被镇村干部想方设法发展壮大当地产业的责任担当和广大村民增收致富的热切期盼深深打动。在随后的全体工作队员会议上,滨海县委副书记、省委驻滨海县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杨贤义强调:“无论是镇村对产业发展的需求,还是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求,都是对我们每一个工作队员抓好帮促工作的基本要求。”半年多的帮促实践中,工作队始终将自身所能与当地所需、群众所盼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一个接一个产业项目的立项和实施,正努力把当地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特色产品打造成特色品牌。

滨淮镇盛产葡萄,从2017年开始连续6年举办“滨淮葡萄采摘节”,每年都会吸引大批游客前来采摘,中央电视台多次进行报道,“滨淮葡萄”已成为当地一张特色名片。为进一步擦亮这张金字招牌,工作队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和滨淮镇政府共同投资700余万元,布局实施了“萄”园基地文旅综合体项目。通过建设葡萄长廊、葡萄大棚、葡萄市集、游乐园等,对葡萄园整体环境进行改造升级,努力打造集种植、观光、采摘、餐饮、旅游、加工等于一体的生态葡萄小镇,全镇葡萄销售金额达5000多万元。为了畅通葡萄销售渠道,驻该镇公玉村第一书记夏玉平积极协调,通过变身主播直播带货、“滨鲜小铺”线上销售、对接江苏优鲜到家商超加盟等形式,帮助村集体实现葡萄销售超15000斤,带动农户销售15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万元,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葡萄书记”。

界牌镇地处黄河故道,松软的沙土地非常适合菊花种植。得知当地正谋划大力发展菊花种植产业后,工作队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和界牌镇政府共同投入1000万元,在所挂钩的周庄村实施菊花种植及深加工项目。该项目实施后迅速落地生根并推广至全镇,在驻村第一书记的帮促下,探索实施的“支部+高校+企业+农户”发展模式,有效提升了菊花产业的规模化和品牌化建设水平。今年全镇菊花种植面积达2000亩,销售金额达1200万元,收益最高的村集体增收达30万元。田间地头、成方连片的一朵朵菊花,已经成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的致富花。

“大套蜜梨”为国家地理标志商标。为打造这一特色农产品品牌,工作队会同县农业农村局投入91.5万元,在所挂钩的岭山村实施了蜜梨种植销售项目。以岭山村集体名义注册成立滨海县岭山梨果生产有限公司,收购梨园60亩,通过“滨鲜四海”、滨海县消费帮扶协会等平台共销售蜜梨8万多斤,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带动村民就业30余人。

八滩镇是滨海县的经济重镇,远近闻名的五醍浆酒即出产于此。在该镇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时攀、刘顺甜、杨健通过进村入户走访了解到,因当地酿酒需要带动了村民种植高粱,然而高粱收割后的晾晒和储存却成了村民们的挠心事。自此,他们念念不忘地思考着如何把村民的挠心事办成暖心事。经反复商量,并与镇领导一起研究后,三人联合向工作队申报立项粮食烘干和存储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工作队经邀请专家论证后认为,该项目既能为村集体带来租金收益,也能带动当地村民种植高粱增收,还能促进酿酒产业发展,于是会同八滩镇政府投入783万元,分别在两个村实施了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用于高粱烘干和存储。该项目预计每年为粮东村集体增收18万元,为粮西村集体增收30万元。

12月17日,随着江苏东泽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施工人员进驻原陈涛镇五层村小学校址现场,标志着总投资1350万元的陈涛镇红薯粉丝产业孵化基地项目正式开工。“陈涛山芋粉丝”是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和盐城市非遗项目,也是滨海县农产品的重点产业,市场口碑好、需求大,但由于均为小作坊式生产经营,受环评要求、生产资质等约束,难以扩大规模进行集约式生产。对此,工作队会同县农业农村局合力推动在所挂钩的陈涛镇五层村新建6000平方米红薯粉丝产业孵化基地,积极引导镇内从事粉丝加工的17家规模手工作坊入园生产、包装、销售。项目建成后,陈涛红薯粉丝加工产业年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预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30万元,带动村民就业50余人。

如何在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面积的基础上,推动地方产业多元化发展,是天场镇海峰村长久以来面临的一个难题。工作队进驻后,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当地一农产品生产销售企业为扩大经营,正急需租赁厂房,而村里原有1300平方米的农产品旧厂房多年闲置,亟待盘活。为此,工作队会同天场镇政府投入75万元,在所挂钩的海峰村实施农产品厂房改造提升项目。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村集体与该企业签订了租赁协议,每年增加租金收入8.1万元,带动村民就业30余人。

观念一变天地宽,借鸡也能下金蛋。通过深入调研,工作队发现有些挂钩村经济基础薄弱、建设用地缺乏、产业资源贫乏,难以找到好的产业项目。为此,工作队采取打破村域界限、集中优势资源、实现抱团发展的模式,将资金集中投入到其他挂钩村的优势项目,既加大了对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又确保了薄弱村的集体增收。比如,将帮促盐路村的80万元资金投到在五层村实施的红薯粉丝产业孵化基地项目,预计每年为盐路村集体增加租金收入8万元;会同幸福村投入100万元,在粮西村标准厂房上实施屋顶光伏项目,预计每年为幸福村集体增收9万元。

据悉,本届工作队进驻以来,首批遴选确定了16个帮促项目,会同县农业农村部门和相关镇村共投入4300万元,截至发稿前已完成或开工10个,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动力活力。

通讯员 李庭开 刘顺甜 时攀 李松林

标签:
责编:王逸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