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接班“老把式” 自有“新农人”
2022-05-18 19:47:00  来源:盐城新闻网  
1
听新闻

村民们在铺“打印”出来的“稻谷长卷”

5月15日上午,在位于盐都区盐渎街道花吉村的加兵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只见一位二十多岁的小青年熟练地操作着一台机器,像打印报纸那样,不停地“吐”出一幅幅长长的“稻卷”,上面印出的不是文字,而是一粒粒整齐排列的稻种。一张张长达10余米的“稻谷长卷”被“打印”出来后,被村民们平坦地铺到田里,再撒上薄土掩埋,水稻就轻松地播种下去了。

操作播种机的小青年是加兵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负责人王奇,今年26岁,五年前从学校毕业后,到苏南一家企业担任了两年的管理员,三年前回乡种地。他边忙碌边告诉记者:“我父亲王加兵20多年前就在村里担任农机手,是个种田的‘老把式’。”记者问:“现在年轻人都往城里跑,你是怎么想起来回乡务农的?不怕吃苦吗?”他说:“父亲10年前在村里创办了加兵农机专业服务合作社,拥有各类大型农机具20多台套,并流转了周边农户的近千亩土地,在政府惠农政策的扶持下收入很是可观,但父亲毕竟50多岁了,体力也不支,这地我不回来种谁种?种地需要我们这些‘新农人’。”

在服务中心的仓库里,记者看到播种机、插秧机、收割机、农药喷洒飞机、烘干机一应俱全。他说:“近千亩土地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现在种地再也不是过去那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了。”只见他熟练地攀进驾驶室,开着大型拖拉机来到附近农田,和父亲一起装上平整机对秧田进行上水前平整。一片农田平整过后,王奇请记者走进拖拉机驾驶室体验一下。此时的室外热浪滚滚,驾驶室内开着空调清凉宜人。

这时,王加兵走过来十分开心地告诉记者:“小家伙到底有文化,学起技术来比我快得多,他现在不仅能熟练地驾驶、组装、维修十多种农业机械,还能精准掌握稻麦从播种、植保到收储一系列的农业技术。”

前来检查水稻育秧的花吉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吴晓华见记者采访也停下脚步。“过去我们总担心种田后继无人,但随着土地大面积流转到位,加上农业机械化的高度普及,种田现在倒成了一个热门行业。”他指着一片机械化条田和一大片绿油油的向日葵说,“和王加兵家一样,我们村的另外7个粮油种植大户,近年来老的全部退居二线,在外务工经商的儿女现在都回乡上岗,他们平均年龄37岁。我们正在发挥这些年轻人头脑灵活乐于接受新事物的优势,积极组织发展观光农业,努力打造全省农旅融合示范村,让希望的田野大有希望。”

标签:
责编:芦艳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