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郭拾倩)“起飞!”11月18日上午11:03,随着一声指令,一架搭载血液标本的无人机从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院区无人机物流枢纽站升空,朝着本部院区精准飞行。13分钟后,无人机平稳降落在目的地起降场,工作人员迅速取出血液标本送往检验科。这一顺利落地,标志着徐州首条“空中医疗物资通道”正式打通,“低空+医疗”创新模式让医疗物资流转迈入“分钟级”时代。
首飞现场,执行配送任务的无人机配置全面升级。机身搭载高精度导航系统与智能避障设备,能灵活规避飞行阻碍;下方固定的医用级恒温防震货箱,可始终保持稳定温度,避免血液、标本因环境变化影响质量;航空认证降落伞的配备,更为飞行安全筑牢双重保障。
“这款无人机最大载重9千克,能承载检验标本、血液、急救药品甚至手术器械。”徐州低空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庆介绍,针对市内20公里内的医疗配送需求,无人机可实现15分钟内直达,较传统地面运输效率提升超50%,同时能降低60%以上的运输成本。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徐州交控集团专门负责无人机物流枢纽站建设。“站点要求不高,30平方米左右的平整场地即可,全程由专业飞手远程操纵完成配送。”王玉庆补充道,简洁的场地要求和专业的操作模式,为后续站点推广复制奠定了基础。
以往,跨院区医疗物资运输主要依赖车辆,高峰时段堵车、恶劣天气等突发情况,常导致物资延误。而对急危重症患者来说,每一分钟都关乎生命安全,物资流转的效率直接影响救治效果。
此次徐州交控集团与徐州市中心医院联手打造的低空医疗配送项目,精准破解了这一痛点。通过“空中通道”,医疗物资无需再受地面交通制约,能最大程度压缩流转时间,为急危重症患者救治抢夺“黄金窗口”。
除日常诊疗场景外,无人机在应急保障中更能发挥独特价值。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它可突破地形与交通阻碍,快速输送急需物资,成为物资保障“急先锋”;对基层医疗机构而言,优质医疗资源的精准投送,也能有效缩小城乡医疗服务差距,让基层患者享受到更高效的医疗支持。
首飞成功只是起点,更广阔的服务蓝图已在规划中。“目前我们已打通市中心医院两个院区之间的专线,下一步将深化试点应用。”王玉庆透露,后续将扩大服务范围,推动“空中医疗通道”与血站、周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县域医共体单位实现物资联动,让“空中速递”覆盖更多区域、服务更多群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