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以技立身,以匠致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职业技能大赛中,徐州技师学院学子凭借精湛技艺过关斩将,斩获1金1银3优胜的优异成绩。即日起,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推出系列报道,探寻获奖选手在技能道路上的坚守与付出、成长与收获,展现徐州技师学院“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育人成效,为更多青年走上技能成才之路注入奋进力量。本期走近物联网安装调试项目金牌获得者——刘峻尧。
梦想萌芽:种下夺冠的种子
刚接触物联网领域时,刘峻尧还是个青涩的新手。但前辈们在赛场上取得的耀眼成绩,如同一束强光,为他照亮了前行的方向。任乐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物联网赛项中斩获银牌,刘慧、刘家成则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物联网赛项中夺得铜牌。看着前辈们站在赛场上自信的身影,刘峻尧心中种下了一颗梦想的种子,并且迅速生根发芽:“我也要站上技能竞赛的最高舞台!”从那之后,他便开始主动关注物联网技术的实操细节。一有空,他就泡在实训室里,静静观察选手们练习,把每一个基础的接线步骤都默默记在笔记本上。这份对 “能亲手做出东西”的向往,成为了他追逐赛场梦想的最初动力,推动着他在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上坚定地迈出第一步。
集训淬炼:挫折中砥砺前行
加入物联网应用技术集训队后,刘峻尧的进步肉眼可见:凭借对实操的专注与反复琢磨,他很快能独立完成整套物联网项目搭建,甚至能优化部分接线流程。可这份“顺境”并未持续太久——当他以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第三名的成绩进入省国赛集训队后,差距瞬间显现:其他院校选手完成项目又快又稳,而他需逐步分析、反复试错才能收尾。
更遗憾的是,在省集训队选拔中,他以2.2分之差错失国赛资格。沮丧之际,教练张晴的话点醒了他:“你不是能力不够,是没把‘稳’和‘快’揉到一起。”看着笔记上密密麻麻的标注,刘峻尧忽然明白:技能的核心不是“完成”,而是“精准高效地完成”。
自此,他开始刻意放慢节奏,从基础死磕:遇到新传感器模块,不看现成教程,先翻厚达数百页的元器件手册,逐行标注引脚定义、信号类型,连高低电平原理都要在草稿纸上推演三遍;学新编程逻辑时,拒绝复制代码,而是拆成一行行理解语法,直到能从零写出完整程序。实训室的屏幕上实时更新着训练时长,他始终记得张晴教练的话:“要成为物联网领域的顶尖选手,至少要完成1万小时刻意训练。”就连简单的剥线动作,他都重复成千上万次,练到捏钳子不打滑、控力度不损线芯,直到肌肉形成条件反射。
备赛攻坚:千日坚守铸辉煌
2023年起,刘峻尧开始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崭露头角:从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江苏选拔赛突围,获国际总决赛二等奖;拿下“彭城工匠”竞赛物联网项目榜首;在中国-东盟第三届物联网技术大赛国际邀请赛中获认可。2024年,他更是连夺蓝桥杯电子赛省赛嵌入式项目奖项、金砖赛事江苏选拔赛一等奖、“江苏工匠”职业技能竞赛徐州选拔赛与江苏省赛双桂冠。
每一份成绩背后,都是对“更快更好”的极致追求:他攥着秒表训练,今天准时完成的项目,明天逼自己压缩5分钟,后天再抠5分钟;训练笔记里详细记录着“转身到工位的位置”“先拿哪件工具”“螺丝拧进第几个孔省时间”,每天复盘时,哪怕快10秒也要拆明原因,慢10秒就推演细节问题。
巅峰夺冠:荣耀时刻显担当
国赛前两天,刘峻尧发挥稳定,可进入最后一个模块时,突发状况来袭——摄像头视频流数据无法获取。心脏狂跳的瞬间,他深吸一口气,想起平时训练总结的预案:反复调试参数、改用Python开发程序优化获取方法。最终,他成了该模块全场唯一获满分的选手。
比赛结束哨声落下时,裁判与其他选手争相围到他的工位前拍照——镜头里,是他反复打磨的规整布线、整齐摆放的工具。站在领奖台上,刘峻尧接过金牌。凭借千万次训练打磨的扎实技术,他在比赛中全程稳定发挥,关键模块拿下满分,最终收获这份荣誉。
如今的刘峻尧,早已从“追光者”变成了“发光者”。他常给选手们演示训练技巧,项目开发中遭遇设备接线故障、代码逻辑漏洞等问题时,他总会即刻现身工位,手把手拆解难题。面对开发数据传输延迟,他分享各种优化经验;发现代码冗余,便逐行标注优化方向,还慷慨分享备赛时的“代码优化笔记”。
谈及未来,刘峻尧的眼神里满是坚定:“物联网技术是数字经济的重要支撑,我想继续深耕下去把赛场上学到的‘精准高效’用到实践中。”更让他满怀期待的是,“如果有一天物联网项目能成为世赛项目,我一定会立刻调整到最佳状态,让自己的实力在世界赛场上完全发挥出来。”这份对更高舞台的向往,不仅是对自己技能的自信,更是对“技能报国”初心的延续,他盼着能带着团队的期许与支持,在世界赛场上为国家争得更多荣誉,让中国物联网技能人才的光芒,闪耀在更广阔的舞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