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深耕实践育人 铸就新时代“匠人”成长之路
2025-11-13 17:03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扬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王敏 张佳铭 赵圣洁)从红色教育基地的实景教学到企业车间的实践历练,从技能竞赛的精益求精到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近年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耕“树匠心、锻匠艺、育匠人”三层递进式实践育人路径,通过思想引领、技能锤炼、文化浸润,推动学生在实践中涵养匠心、精进匠艺、成长为匠人,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输送大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三色工程”厚植匠心根基

徐工职院从思想政治本色、道德品质底色、心理健康增色三个维度推出“三色工程”,为学生匠心成长筑牢根基。在思想政治引领上,学校将工匠精神全面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贯穿专业教育、实践育人全过程,组织学生深入红色教育基地、大国工匠工作室、现代化先进企业车间开展现场教学,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入学启蒙教育、专业实践教育等系列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国家发展、民族复兴与个人职业追求的内在统一,树立“技能报国”志向。

道德品质培育中,学校把职业道德、职业规范、职业纪律教育融入学生日常管理和实践教学各环节,制定严格实训守则、推行实训室“5S”现场管理。同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通过“劳模工匠进校园”“大国工匠面对面”“优秀校友零距离”等常态化活动,搭建学生与榜样对话的平台,助力学生领悟敬业与奉献的职业精神内核。

针对学生心理健康需求,学校将“心理韧性训练”模块融入实训课程,推行“项目式团队合作”机制,在实践教学和技能训练中培养学生抗挫折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通过“压力复盘”引导学生在挑战中磨炼意志、在合作中学会沟通,实现心理素质为职业技能与生涯发展“增色”。

“三个课堂”锤炼过硬本领

学校构建“课程教学主课堂、校内实践大课堂、企业实习真课堂”联动机制,依托高水平专业群实践育人平台,将育人过程划分为“基础认知、巩固训练、综合应用、创新强化”四个阶段,形成螺旋上升的能力锻造体系。

第一课堂聚焦基础夯实,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确保实习实训与理论课程同步并进,将规范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等工匠精神核心要素融入实训课程教学设计与考核标准,实现技能传授与精神培育同频共振。同时组建“驻厂导师+企业导师”双导师团队,从生产管理视角解析工匠精神对产品质量、企业效益的核心价值,开展“沉浸式”工匠精神教育。

第二课堂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将其作为巩固强化专业技能的核心载体。学校提供先进训练设备、优质备赛条件与专业指导团队,选拔组织学生参与各类技能竞赛,在“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氛围中,锤炼学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技术技艺。

第三课堂侧重应用创新,让学生在企业实习“真环境”中置身真实生产现场,将知识技能应用于解决一线实际问题,使“匠艺”在产业熔炉中淬炼。学校还依托“挑战杯”“互联网+”等创新创业赛事平台,推动技术技能、创新思维与工匠精神在项目研发、团队协作中深度融合。

“双轮驱动”培育合格匠人

徐工职院坚持“专业+文化”双轮驱动育人理念,以专业教育夯实技能根基,以文化浸润塑造职业灵魂,构建全方位、立体化实践育人新范式,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精准对接。

在师资保障上,学校创新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组建涵盖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企业专家、劳动模范及大国工匠的思政教育“大师资”库。通过思政教育坚定理想信念,专业教学传授核心技能,企业专家引入行业标准,劳模工匠垂范职业精神,形成多元主体协同育人共同体;将“修德、善学、精技、致业”专业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凝聚知识传授、文化沁润、技能锻造的育人合力。

产教融合方面,学校与徐工集团等链主企业建设现代学徒制校企合作项目,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潜力,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供需有效衔接,在专业建设、师资开发、人才培养上深化合作机制;同时加强与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徐州徐工基础工程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的党建联建、支部共建,构建协同育人新格局,助力学生实现从“在校学生”到“企业匠人”的顺畅过渡。

针对学生成长规律与发展需求,学校创设“现场工程师、未来工匠、创新创业人才、拔尖升学人才”四类成长通道,整合线上线下资源,融通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不同发展导向的学生匹配素质拓展活动与专项技能训练,精准契合产业升级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激发学生专业兴趣与创新潜能,推动其从“掌握技能”向“精通技艺”、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创新”转变。

从匠心铸魂到匠艺锤炼,再到匠人培育,徐工职院以“三层递进”实践育人模式,让工匠精神融入学生成长各环节。如今,一批批毕业生扎根产业一线,用技能诠释担当、用匠心书写人生,成为新时代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标签:
责编: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