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王敏 张佳铭 王军雨)近年来,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党总支创新打造“134”党建工作模式,以“一核引领”锚定方向,“三维协同”筑牢根基,“四轮驱动”激活动能,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育人实效、专业实力与发展活力,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职教高质量发展的特色路径。
走进徐工职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实训车间,“党员示范岗”的标识格外醒目,教师党员正带着学生调试机械装备;教学楼里,“马克思主义青年说”活动现场,师生围绕“工匠精神”热烈讨论……这些生动场景的背后,是学院“一核引领”的深度实践。党总支始终把政治引领放在首位,紧扣“党建与业务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将党组织的领导力贯穿队伍建设、专业发展、人才培养全过程。从制定学科建设规划到推进“双高”计划申报,从选拔骨干教师到培育教学团队,党建始终是“定盘星”,确保学院各项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真正实现“抓党建就是抓发展,谋党建就是谋未来”。
要让党建真正“活”起来,离不开扎实的基层基础。学院党总支以“三维协同”为抓手,把思想铸魂、堡垒建设、先锋培育拧成“一股绳”。在思想引领上,学院创新推出“四学四进”机制——中心组带头示范学、支部“三会一课”深入学、教职工全员覆盖学,还组织党员走进红色基地研访学、深入企业现场联动学,让理论学习不止停留在课堂,更走进车间、融入活动。“书记讲堂”讲政策、“党员讲坛”谈经验、“青柠驿站”暖青年,一系列特色品牌活动,让思想淬炼成为党员师生的日常。
在组织建设上,学院以“五好”党支部为标准推进“样板支部创建”,实施“支部书记素质提升计划”,选优配强“双带头人”,每个支部都有自己的特色亮点:有的聚焦专业建设,有的主攻校企合作,有的深耕思政教育。而在队伍培育上,“领航计划”“头雁计划”“先锋计划”层层递进,“党员突击队”“党员责任区”精准发力——在“双高”专业申报的关键期,党员教师带头加班加点;在技术攻关的瓶颈期,党员团队主动认领难题,让“关键岗位有党员坚守,重要任务有党员冲锋”成为学院常态。
如果说“一核引领”与“三维协同”是学院发展的“稳固底盘”,那么“四轮驱动”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构建起“树匠心、锻匠艺、育匠人”的递进式育人体系:通过“行走的思政课”带学生走进企业感受工匠精神,依托“匠人工坊”网络平台传播技能文化,让学生在学技能的同时,更筑牢职业素养根基。2025届毕业生中,85%选择扎根制造业一线,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9%以上,这份亮眼成绩正是育人成效的最佳证明。
在专业建设上,学院以“双高”建设为契机,推行“挂图作战”——教工党支部主动认领专业规划、教科研项目,组建起专业建设、项目研发、竞赛指导三支核心团队。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在国家首批“双高”专业群建设中,通过了国际化专业认证,2025年,该专业群成功入选国家新一轮“双高”建设计划,成为行业认可的“金字招牌”。产教融合方面,学院更是走出了“校企共生”的新路子:党总支牵头与企业开展“组织联建、人才联育、项目联报”,每个支部对接一家企业,每个党小组负责一个技术项目,党员教师既当“教书先生”,又当“技术顾问”,帮助企业攻克技术难关的同时,也为学生搭建了从课堂到岗位的“直通桥”。如今,学院不仅获批江苏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还成为市域产教联合体培育单位,校企合作的“朋友圈”越扩越大。
党建赋能的成效,最终要靠实打实的成果来检验。近年来,学院党总支先后获评江苏省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徐州市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党建案例入选《江苏高校党建工作典型案例》;教师党员斩获国家级、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出版国家规划教材9部;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毕业生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从党建创新到业务突破,从育人提质到产教融合,徐工职院机电工程学院用“134”模式证明:党建不是“虚功”,而是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金钥匙”。
“未来,我们将继续深化‘134’党建工作模式,让党建与业务融合更深入、更高效,为制造业培养更多‘懂技术、有匠心、能担当’的高素质人才。”学院党总支负责人表示,这份扎根职教、服务产业的初心,将继续指引着学院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