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张佳铭 朱涛)企业高管走进课堂带教、大国工匠牵头技术攻关、行业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在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一支由企业精英组成的“产业教授”队伍,正成为连接课堂与产业的“硬核桥梁”。学校创新构建“四对接、四精准”选用机制,靶向引进行业优质人才,打造“高水平、结构化”产业教授队伍,让产教融合从“表面牵手”走向“深度共生”,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精准锚定产业:让教授队伍“贴合”区域发展
“专业跟着产业走,教授围着产业找。”徐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紧扣徐州工程机械这一区域支柱产业办专业,精准定位产业教授遴选的专业方向。
学校坚持“高标准、高契合、高质量”原则,围绕装备制造类专业群发展需求科学设置岗位,将目光聚焦行业龙头企业徐工集团,广泛挖掘企业高管、技术主管、大国工匠、技术能手等优质资源。如今,这支省级产业教授队伍已实现装备制造类专业群全覆盖,形成“技术技能面”与专业群“技术技能链”相互赋能的格局,让产业教授的专业所长,精准对接产业发展的人才所需。
搭建共建平台:让校企合作“拧成”发展合力
产业教授不仅是课堂上的老师,更是校企合作的“纽带”。学校以产业教授为桥梁,找准校企利益诉求的契合点,将二级学院与企业紧密捆绑,破解校企合作“两张皮”难题。
在机电工程学院,产业教授牵头与徐工集团共建教育部工业机器人应用中心、工程装备协同创新中心等多个国家级平台;作为核心骨干,他们参与立项产教融合集成平台、市域产教联合体等7个省级平台,共同申报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践中心、现代产业学院。从平台共建到项目共研,从资源共享到成果共创,产业教授让校企形成紧密的发展共同体,让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深度融合,推动职普融合、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走深走实。
聚焦人才培养:让教学内容“接轨”岗位需求
“以前课本上的知识有点‘滞后’,产业教授带我们做的都是企业里的真实项目,学完就能用得上。”这是徐工职院学生对产业教授教学的直观感受。
学校根据学生“现场工程师、未来工匠、创新创业人才、拔尖升学人才”四通道成长需求,为每位产业教授量身定制育人任务。他们将工程机械领域的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标准融入日常教学,领衔底盘智能装配、调试等典型生产实践项目改革,还创建“企业典型问题库”,把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搬进课堂,同步培养师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近三年,产业教授依托现代学徒制培养学生800余名,指导学生斩获国赛金奖2个、银奖1个,牵头申报3个高职-本科现代职教体系项目,让人才培养精准对接市场需求。
攻坚技术升级:让科研成果“转化”产业价值
面向工程装备智能制造技术转型升级需求,产业教授带领校企混编团队,扛起了技术攻关的重任。他们聚焦工程机械行业“智改数转”和产品研发,凝练研究方向,联合开展科技攻关、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让科研成果真正服务产业发展。
截至目前,产业教授团队累计完成横纵向课题16项,相关成果为企业创收5.7亿元,还荣获江苏省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在攻关过程中,产业教授带领学生参与项目研发、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形成师生教科研共同体,让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不少学生在参与项目的过程中提升了专业能力,甚至凭借优秀毕业设计斩获江苏省一等奖,实现了“在实践中学习、在攻关中成长”。
从产业需求出发,以精准机制为保障,徐工职院的产业教授队伍正成为产教融合的“催化剂”、人才培养的“主力军”、技术创新的“先锋队”。未来,学校将继续深化“四对接、四精准”机制,让更多行业精英走进校园、扎根课堂,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为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