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盛会,徐州向全球优秀人才发出诚挚邀请!
2025-11-08 16:10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彭颂珂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彭颂珂)沃土育英才,匠心塑未来。118日,2025淮海人才发展大会隆重启幕。这场以“彭聚英才·城就未来”为主题的盛会,面向全球优秀人才发出逐梦未来的徐州邀约,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能。

本次活动紧扣服务中心城市建设与产业高质量发展主线,8位两院院士、70所高校院所领导、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300余名海内外高层次人才、青年大学生、科技企业代表与在外徐州籍人才齐聚彭城,共同书写优秀人才与城市发展双向奔赴、美美与共的崭新篇章。

聚焦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会精心设计了1场主题活动、11场专题活动和11场县(市、区)特色活动,推动各地各部门掀起“双招双引”热潮,全方位彰显徐州尊才爱才、聚才用才的深厚底蕴与满满诚意。

会上,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骆宇飞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徐州积极发挥区位优势,构建人才政策体系,为全省人才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相信徐州一定能以本次活动为契机,抢抓未来发展机遇,进一步在谋划‘十五五’人才发展规划上出实招,在人才引领发展上下实功,在优化人才服务上求实效,不断把‘彭聚英才·城就未来’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徐州五省通衢、连接南北,是江苏“1+3”重点功能区的重要板块,在集聚人才、汇聚资源等方面有着独特禀赋和巨大潜力。立足国家战略部署,徐州主动扛起区域中心城市责任,大会上,区域10市共同签署区域人才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整合区域人才政策资源,推动区域人才工作从“单兵突进”迈向“抱团发展”,打造优质人才生态与发展环境沃土,让人才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释放创新活力、彰显价值,促进人才区域协调发展。

“徐州,是我的家乡。这方水土所孕育的质朴坚韧、开放包容,深深镌刻在我的成长历程中,成为我投身高等教育事业、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情感根基与力量源泉。今天,有幸置身于家乡沃土,我既感到十分亲切,更倍觉责任在肩。”太原理工大学党委书记沈兴全的话语,道出了众多在外徐州籍人才的心声。

会上,举行了江苏省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授牌仪式,由徐州医科大学和深地科学与工程云龙湖实验室分别承建细胞和基因技术与深地领域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成为徐州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又一重要阵地,是徐州市加速抢占细胞和基因技术、深地空间利用两大未来产业领域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机遇。

为进一步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大会还集中兑现一批人才政策,为徐州市“双创计划”人才、产业骨干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表彰奖励,展现徐州对各类人才的礼遇;在徐高层次人才代表分享故事,为徐州创新创业环境“代言”,展示人才与城市互相成就的优良生态;发布加快数字文化产业人才集聚的八条举措,推出更具针对性、精准度政策,为数字文化领域人才集聚发展搭建发展桥梁。大会还发布总规模30亿元的江苏徐州新兴产业专项母基金,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锻强资金链赋能人才链,当好陪伴企业发展的“耐心资本”,成为人才创新创业的“长跑搭档”。

对于来徐创业的中沛江苏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教授贡亮来说,此次获得徐州市“双创计划”人才奖,既是对他工作的肯定,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激励。回忆起创业两年多来的点点滴滴,贡亮感触颇深:“徐州这座城市让我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和归属感,无论是从技术的班底搭建到生产班底搭建,还是从拿地到建成再到基础器件采购,徐州在政策支持、场地搭建和资金补贴方面,都对我们给予了很大的帮助,也让我们更加有信心在这片发展沃土上落地生根。”

近年来,徐州市委组织部(市委人才办)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聚焦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锚定区域人才高地建设目标,以“彭城英才计划”为抓手,不断拓宽引才渠道、精准培育扶持、优化留才环境、搭建用才平台,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截至2024年底,徐州市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191.4万,高层次人才数16.4万,高技能人才37.3万,“十四五”期间共招引大学毕业生近25万人。在徐高校毕业生留徐率逐年提升,国家海外引才计划和省双创人才入选率均居江苏前列。(摄影:齐浩)

标签:
责编:彭颂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