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乔洁 朱弘扬)走进徐州市经开区金山桥街道桃园社区,曾经无人管理的老旧小区,如今环境整洁、秩序井然。这一变化得益于社区党组织牵头组建物管会,并创新注册居委会控股的物业公司,实现从“无人管”到“专业管”的跨越。如今,这样的实践在徐州不断涌现。邳州市运河街道桃花岛社区实施“小区党支部+红色物业+管委会”模式,积极推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物业企业党员覆盖率提升至90%,物业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龙湖街道金龙湖社区构建并夯实“党建引领、社区+物管会+物业三方联动”议事平台,通过“三方联席会议”,集中解决停车乱、绿化差等“老大难”问题47件,居民满意度提升至95%。
这些都是徐州市委社会工作部推动党建引领物管会建设,积极破解社区物业管理服务难题,全面提升基层治理水平带来的喜人成绩。今年以来,徐州市以全市物业管理服务专项整治行动破题,推动社区党组织、物管会(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动,系统构建了“党建引领、多元共治、项目驱动”的基层治理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和社区治理效能。
坚持党建引领,筑牢组织根基,把稳治理方向
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是新时代党对基层治理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引领作用,是徐州市加强党建引领物管会建设的核心举措。通过创新组织体系、党员“三级”下沉、智慧赋能社区,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红色引擎”驱动社区治理焕发新活力。
从“无人管理”到“专业可持续”的跨越。健全组织体系一直是困扰社区党组织的难题,通过筑牢治理根基,针对小区长期缺乏物业管理、服务缺失等突出问题,徐州市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由社区党组织牵头依法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推进社区“两委”成员兼任物管会主任,发挥社区作用,党的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物管会(业委会)和物业服务企业,构建“三位一体”协同联动治理格局。铜山区新区街道驿城村实现“红色物业”全覆盖;沛县大屯街道绣绮园社区构建以社区党委为核心的“一核多元”联合党委,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组织网络。自党建引领物管会工作实施半年以来,徐州市业主自治组织覆盖率由之前的30.3%增加到现在75.2%。
“自从当了‘楼栋管家’,我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每天巡查楼道安全、调解邻里纠纷、收集居民意见,虽然忙碌,但特别有意义。”云龙区退休党员刘大爷感慨道。通过创新党员“三级”下沉机制,发挥先锋作用,推动市、区、街道三级力量下沉、重心下移、服务下倾,让基层治理“有人更有力”。全面推行“党员责任区”“党员积分制”,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激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是提升治理效能的有效手段。市委社会工作部分别联合市委老干部局、团市委印发《关于推动全市离退休干部党员助力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徐州市“社区青年干事”项目行动方案》,鼓励老党员担任“楼栋管家”,青年党员组建“新农人联盟”,明确物管会成员中党员要占比60%以上,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云龙区,居民通过“党群e家通”平台的“你拍我办”模块反映问题,社区联动市政部门,短短48小时内就能完成管道疏通。在鼓楼区丰财街道整合的17个多网共享平台、4类数据分析平台和4组可视化管理平台,通过一个指挥调度平台就能掌握全街道的实时动态。在铜山新区街道,“全心办”平台引领基层治理创新模式,3.4万户人房信息基础数据全收集,便民惠企全时段。泉山区翟山街道管道二公司社区党委推出AI数字人形象“晓娇”,用生动鲜活的形象,将党建知识、政策解读等内容转化为生动有趣的动画短视频。这不仅是技术手段的革新,更是党建引领下基层治理模式的深刻变革。徐州市推进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将党建引领智慧化、便捷化,确保群众办事有了方向,党的声音、关怀能够更直接地传递到基层,治理方向不偏、力度不减,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搭建多元平台,创新服务机制,激发治理活力
如何真正让居民“有话能说、有事能议”?徐州市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创新推出“倾听徐州在一起”人民建议征集项目,一批群众金点子转化为社会治理好办法。注重着力构建多元化、制度化、层级化的议事协商体系,持续推动民意畅通、治理有效、服务精准,不断增强社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各类议事平台已推动解决电梯更换、为老服务、环境整治等民生实事580余件,累计征集群众意见建议3200多条,这是徐州市“彭城议事在一起”突出解决物业问题的成果。搭建“街道——社区——小区”三级协商议事平台看得见的成果,坚持“小区事群众议、着急事现场议、复杂事联合议、困难事反复议”的“四事四议”原则,推广“六步议事法”“456工作法”等机制,基层不断涌现出了“彭城议事”“湖畔议事日”“老槐树下议事”等线上线下议事创新经验。做到议事有规则、过程有规范、结果有成效,真正把话语权、监督权交到居民手中,推动实现“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
“张阿姨,今天给您做了红烧肉,趁热吃。”中午时分,泉山区奎山街道“红色物业”送餐队的志愿者准时将午餐送到独居老人张奶奶家中。联合物业公司开展“关爱独居老人送餐”“儿童书法课”“瑜伽课”等活动,如泉山区七里沟街道新语社区组建“秋韵”合唱团、书法绘画社等,结合传统节日开展活动,以共同文化凝聚社区共识,激发居民自治内生动力。
“现在社区要做什么事,不愁没有人。”徐州市云龙区汉风街道昆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袁龙旭自信地说道。这得益于让居民称赞的“社区合伙人”计划。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广泛吸纳物业企业、辖区单位、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商企代表及退休骨干等五类主体,徐州市创新设立“社区合伙人”机制。通过组建“红色联盟”“公益联盟”等协作团队,积极推动“需求共商、资源共享、治理共担”,实现从“单一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仅云龙区汉风街道昆仑社区通过“社区合伙人”形式将60多家共建单位和企业资源凝聚起来。
强化项目运作,完善保障机制,确保治理可持续
项目化运作是徐州推动治理可持续的关键举措。近年来,徐州市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科学孵化项目、强化资源保障、构建监督闭环三大举措,系统性破解基层治理难题,逐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项目化运作、可持续治理”的新模式。
科学孵化培育优质项目。徐州市创新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项目大赛机制,明确党建引领类、民主协商类、志愿服务类、居民自治类、资源筹措类、数据赋能类,突出聚焦物业矛盾,构建起“项目征集——孵化培育——阶段评审——落地督导”全流程管理体系。从创新性、匹配度、可行性、可持续性等多个维度对申报项目进行综合评审,确保孵化的项目贴近居民需求、具备落地条件、能够长期运行,切实解决基层治理的实际问题。市级大赛已成功孵化新沂市新安街道新安社区“革故鼎新”红色物业自管联盟、徐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金龙湖街道美悦社区红悦“双”治 睦邻共生行动、徐州市鼓楼区黄楼街道永康社区党建引领“物业红”,共建共享“幸福家”等优质治理项目70个,其中超过80%的项目已实现落地运行并持续发挥效益。
强化项目的资源支持保障。明确市级社区建设引导资金专项“以奖代补”,对评选出的品牌项目和优秀案例给予资金支持和培育激励。同时引入高等院校、专业机构等优势资源,推动项目自我造血、良性发展,为基层治理创新注入持续动力和制度保障。“有了专项资金支持和专业指导,推进中心商圈老旧小区长效管理、商居混合治理就更有底气了。”鼓楼区黄楼街道永康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郑庆标表示。
专业机构全程监督。形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项目管理指引》,规范项目服务活动有序开展、严格项目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升项目服务的效率和效果。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对项目开展服务指导和全程评估,通过圆桌会议、交流沙龙发现共性问题,通过实地调研进行个性化的服务,提升项目的科学性和创新性,促进社区治理健康可持续发展。
“党建引领物管会建设,关键要做到群众心坎上。”徐州市委社会工作部部长、市委“两新”工委书记王晓松表示,下一步,徐州将继续深化党建引领物管工作,进一步完善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