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近年来,徐州市云龙区人大大龙湖街道工委始终锚定“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服务坐标,通过构建全链条诉求响应机制,将“民众心声”的愿景图化作“民生实事”的施工图,有效破解了一系列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推动民主实践深度融入基层治理。
阵地前移:织密民意收集“感知网”
基层治理的痛点,往往藏在群众的家常里。人大大龙湖街道工委打破“坐堂接访”模式,将履职阵地延伸至楼栋单元、休闲广场,打造“小马扎议事”“代表有约”等17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品牌,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说事儿、提建议。同步上线“数字人大”数字化平台,居民通过手机扫码即可提交诉求,实现“线上留言+线下走访”双轨收集。今年以来,累计收集小区设施维护、养老服务、交通出行等各类诉求131条,形成“民生需求清单”精准对接治理资源。
“以前觉得人大代表离我们很远,现在常在小区里见到他们记录情况,反映的问题有人管、有回音。”汉源社区居民张师傅的话语,道出了群众的真切感受。针对维维紫悦台小区未配备儿童游乐设施的情况,云龙区人大代表李晓燕通过代表联络站收集到20余户居民的诉求后,第一时间牵头开展实地勘察,最终确定在小区中心草坪南部安装定制化游乐设施,目前该设施已正式投入使用,惠及小区内众多家庭。
机制创新:构建协同治理“共同体”
基层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大合唱”。街道人大工委创新建立“1+N”多元共治机制,以人大代表为核心,联动街道职能部门、社区两委、物业企业、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形成“问题共议、责任共担、成果共享”的治理格局。
“小水管”关乎“大民生”,饮水安全是群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在排查中发现崔庄、两山口、韩山沃三个自然村尚未接入水务公司自来水后,街道人大工委立即将该问题纳入重点民生事项清单,组织人大代表牵头对接水务、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全力推动整改工作落地。推进过程中,人大代表每周跟进项目进度,积极协调解决施工审批、管线规划等堵点难点问题,助力两山口、韩山沃率先完成自来水改造。针对崔庄村改造搁置的难题,今年6月,人大代表抓住政府推进自然村污水管网改造的有利契机,再次联动多部门优化施工方案,最终于8月底实现全村接入首创水务公司自来水,500余户村民彻底告别“自备水源”,用上了稳定安全的市政供水。
跟踪督办:拧紧问题解决“闭环链”
“群众的事,既要办,更要办好、办到位。”人大大龙湖街道工委将“跟踪督办”贯穿民生项目全过程,构建了“日常监督+专题监督+个案监督”的全方位监督体系,创新形成“人大+检察”联合监督、“数字人大”云端监督等多元模式,确保履职成效直达群众。
每逢持续降雨,六堡村内巷口道路便出现严重积水,久久无法消退,居民蹚水出行时极易滑倒受伤。云龙区人大代表孟庆智得知情况后高度重视,在实地走访查看后,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全面排查,发现该区域下水道因年久失修存在严重堵塞、破损等问题。随后,他牵头协调城管等相关部门,针对性提出整修建议,并在施工期间全程现场跟进,及时调整优化施工细节。最终,巷口下水道整修工程顺利完工,如今雨天道路无积水,村民出行再也不用“趟水冒险”。
从“坐等上门”到“主动问需”,从“被动接访”到“源头治理”,人大大龙湖街道工委始终以多元共治激活人大力量,用一件件民生“关键小事”的解决,串联起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下一步,街道人大工委将持续深化治理实践,让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用实干实绩书写民生幸福答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