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风今韵起彭城 徐州以“和合”之道书写汉文化传承新篇
2025-11-05 20:37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张扬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当AI复原的汉高祖刘邦数字人“空降”现场,当汉画像石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触手可及”,一场穿越两千年的文化对话,在11月5日的徐州正式开启。当日,以“何以为汉・和合共生”为主题的第三届汉文化论坛盛大启幕,70余位顶尖学者、文化名家、行业领军人才齐聚彭城,共探汉文化与现代社会同频共振的路径。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徐缨,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中国国家版本馆纪委书记安乐,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主任何弘,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董事、总经理郭利群,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等出席论坛。

作为“两汉文化看徐州”的历史名城,徐州与汉文化的联结早已刻入城市基因。西汉开国皇帝刘邦的故乡便在此地,“汉”之国号亦源自刘邦受封的 “汉王”。狮子山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见证汉代工艺的精巧,汉画像石上的车马乐舞勾勒市井百态,徐州现存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等遗存,构成了汉文化最鲜活的物质载体,也为论坛的举办奠定了深厚的文化根基。

汉文化在徐州历史文脉上熠熠生辉,以汉文化为精髓的地域文化融汇南北、演进升华,孕育出刚健有为、兼容并蓄的精神特质。徐州市委书记宋乐伟在致辞中表示,文化悠远、文脉悠长的徐州将走好成果融汇、多元融合、互鉴融通之路,让汉文化“深扎根”“活起来”“走出去”,让徐州成为世界读懂汉文化、读懂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

论坛现场,三大重磅项目发布,为汉文化传承注入新动能。中国国家版本馆与徐州市文广旅局联合发布“汉画像石数字化合作项目”,为徐州博物馆馆藏汉画像石及拓片进行系统性“数字建档”;南京大学团队与徐州携手发布“徐州古城数字图谱建设项目”,在还原汉代彭城空间布局的同时,为现代城市更新提供历史参照;中国作家协会网络文学中心发布“汉文化网络文学专题创作扶持计划”,鼓励网络作家向世界讲述汉文化精彩故事。

论坛主体环节由一个主论坛、四个分论坛构成。主论坛由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院长徐兴无主持,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胡邦胜,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国家一级研究员、中国考古学会原理事长、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王巍,西北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顾问王子今,华东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约瑟夫 • 格雷戈里 • 马奥尼(Josef Gregory Mahoney),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衡设计集团首席总建筑师冯正功发表主旨演讲,多维度解读汉文化的当代价值。

四个分论坛则围绕“大汉天声:汉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数智传播”“大汉文章:汉文化传承与现代城市更新”“汉风远扬:汉文化与世界文明的融通互鉴”“汉家陵阙:狮子山楚王陵发掘30周年暨汉王陵的考古成就”展开,专家学者聚焦汉文化学术研究最新成果,就其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展开热烈讨论。

会场内设置的“书卷里的两汉”“非遗里的两汉”“童画里的两汉”展陈板块同样吸睛。“书卷里的两汉”展区展出3套现藏于凤凰出版传媒集团珍本馆的“镇馆级”古籍,包括明万历四十七年钟人杰校刻本《汉书》、明天启六年郎壁金堂策槛刊本《白虎通》及宋刻本《锦绣万花谷》复刻本;“非遗里的两汉”展区集中呈现徐州汉绣、香包、剪纸等非遗作品及80余件汉文化文创产品;“童画里的两汉”展区展示以汉文化为主题的儿童画,让千年汉韵在童真创意中焕发新生。

标签:
责编: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