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途新能源:以 “系统协同” 破局新能源微出行困局 为江苏智造注入新动能
2025-11-05 17:18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在2025年新能源微出行行业面临“单品类依赖、终端弱赋能”的下行压力下,总部位于江苏的吉途新能源凭借“全品类独立运营+终端深度赋能”的系统协同战略逆势突围,不仅斩获“中国新能源微出行年度标杆品牌”称号,更从细分赛道“潜力股”跃升为行业“头部候选者”,其创新实践为江苏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现实参考。

长期以来,新能源微出行行业多陷入“单点发力”困境:部分品牌聚焦单一细分场景,难以满足家庭、商户、城乡通勤等多场景用户需求;另有品牌仅靠产品堆砌,对终端渠道缺乏深度支持,导致经销商“开店难、卖货难”,终端体验混乱、用户信任流失。

吉途新能源的战略创新,恰恰瞄准这一行业瓶颈。该品牌以“用户价值+ 经销商共赢”为核心,构建起前后端联动的系统协同体系:前端产品端,通过 “全品类独立运营”覆盖多元场景,解决“单品类无法满足多需求”问题;后端终端端,以“重投入、强专业、高保障”的渠道赋能,破解经销商运营难题;更通过“产品为终端提供解决方案、终端为产品搭建触达通道”的协同闭环,形成“产品好卖、经销商好做”的正向循环,彻底打破“产品与终端割裂、品牌与经销商脱节”的传统模式。

吉途新能源的系统协同并非抽象概念,而是通过“产品力、终端力、共赢力”三大支柱扎实落地,每一项举措均精准对接行业痛点,且环环相扣、相互赋能。

不同于行业“先有产品、再找场景”的传统逻辑,吉途新能源坚持“先解痛点、再建品类”,并以“全品类独立运营”保障灵活性。针对宝妈带娃、老人出行场景,其“吉多多系列”配备宽裕空间、优质减震及180° 倒车影像,兼顾安全与舒适;面向商户运输需求,“吉星系列”以“大五门+后排折叠”设计实现“乘用+储物”双模式切换;聚焦城镇通勤人群,“瑞宝系列”采用汽车级工艺与黄金尺寸,贴合城乡道路特性,终端口碑持续攀升。作为行业唯一实现全品类独立运营的品牌,吉途新能源摆脱了“单品类侧重、多品类依附”的局限,针对不同品类快速调整研发、生产与服务策略,确保产品力始终紧跟用户需求变化。

终端渠道是产品触达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吉途新能源针对行业“固定店面辐射有限、经销商支持不足”两大痛点,推出“固定店面 +移动矩阵”双轮驱动模式。在固定店面建设上,品牌启动千万级资金投入,计划打造 500 家标准化专卖店,统一品牌形象与服务流程,同时为经销商提供“从0到1”的开店支持,降低前期运营门槛;在移动矩阵布局上,组建由50余台宣传车、10多台舞台车构成的专业团队,宣传车可深入乡镇、社区开展产品巡展,让用户“在家门口体验产品”,舞台车则在县域、城乡接合部搭建流动展示平台,通过互动活动快速提升品牌认知度。这种组合模式既弥补了传统渠道“辐射范围窄”的短板,又为经销商提供了专属营销工具,助力其快速抢占区域市场。

传统品牌与经销商多为“买卖关系”,而吉途新能源将经销商视为“战略伙伴”,以“成果共享、困难共解”构建共赢生态。前期赋能阶段,除千万级店面投入、移动宣传矩阵支持外,品牌还为经销商提供“本地化营销方案包”,解决“不会卖”的难题;依托全品类产品布局,允许经销商根据本地需求灵活选品,减少“压货滞销”风险。后期成果反哺阶段,济南展会现场热销、新品万台订单等实际业绩,让经销商获得实实在在的收益;未来,品牌还将通过“产品优化+渠道深耕”持续挖掘短途出行市场的万亿潜力,形成“经销商销量增长反哺品牌份额、品牌实力提升为经销商争取更多政策支持”的良性循环。

吉途新能源系统协同战略的成功,还在于其坚持“痛点导向、资源聚焦、成果验证”三大原则,避免行业常见的“战略与执行脱节”问题。在痛点导向方面,产品设计前深入调研宝妈、商户、通勤人群需求,终端支持前充分收集经销商反馈,确保每一项举措都能解决实际问题;在资源聚焦方面,将千万级资金集中用于专卖店建设,宣传资源精准投放下沉市场移动矩阵,避免分散发力导致的资源内耗;在成果验证方面,以“万台订单”“年度标杆品牌”“终端好评”等实际业绩证明战略有效性吸引经销商,以“卖得好、支持足”的体验建立信任。

在行业下行期实现“逆风领航”,吉途新能源的实践不仅彰显了江苏企业的创新活力,更为新能源微出行领域提供了“从单点到系统”的战略范本。未来,随着全品类产品进一步优化、终端渠道持续深耕,该品牌的系统协同优势将更加凸显。作为江苏新能源产业的重要一员,吉途新能源也将继续携手广大经销商,深度挖掘短途出行市场潜力,在推动自身发展的同时,为江苏智造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标签:
责编: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