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11月5日,第三届汉文化论坛在徐州举办。现场,一组以汉文化为主题的睢宁儿童画引发关注。色彩明快的画作前,嘉宾们纷纷驻足观赏,稚嫩笔触勾勒的汉风古韵与童真创意交织碰撞,让千年汉文化在孩童的画笔中焕发鲜活生机。
睢宁,这座有着4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既是黄河故道滋养的沃土,更是享誉全国的“儿童画之乡”。自1955年李训哲老师组建首个美术兴趣小组以来,睢宁儿童画历经70年深耕,32000多幅作品走出国门,斩获2000多个国际奖项,形成“自然、生活、想象”的鲜明艺术特色。此次亮相汉文化论坛的作品,正是这一特色与汉文化深度融合的生动实践。
参展作品中,汉文化的多元魅力被孩童们以独特视角尽情展现。《秋耕图》以质朴的版画风格,描绘汉代农耕场景,人物、牛马的形象稚拙却传神,红色背景的斑驳质感似是对汉画像石艺术的童真演绎;《博物馆里真热闹》用明快的色彩展现现代观众围观汉代文物的场景,身着汉服的陶俑与金灿灿的龙形玉器在孩童的画笔下充满童趣,观展者的互动细节更显生动;《赶庙会》将云龙山汉风建筑与汉服市集、“大汉烧烤”摊位相融,琳琅满目的汉服、配饰与热闹的市集氛围,勾勒出汉文化在当代生活中的鲜活模样;《汉乐图》以浓烈的红、黄为主色调,把汉代乐舞、车马出行与民俗节庆元素交织,仿佛奏响一曲跨越千年的文化乐章;《玉之韵》则聚焦汉代玉器的精美纹饰,围观的孩童们神态各异,将文物的古韵与孩童的好奇完美融合。
“这些作品最打动人的,是童真视角下对汉文化的纯粹诠释。”论坛现场,不少嘉宾对睢宁儿童画的文化传承实践给予高度评价,认为睢宁儿童画以艺术为桥,让千年汉文化变得可感、可知、可绘。不同于成人创作的严谨复刻,睢宁儿童画以天马行空的想象为汉文化注入了灵动活力。有的作品将汉代元素与现代生活场景巧妙结合,有的则用夸张的色彩表现汉代民俗的热闹场景,具象与抽象交织间,既保留了汉文化的核心特质,又展现出儿童特有的创造力,实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
此次汉文化主题创作,是睢宁儿童画深耕地域文化的又一探索。近年来,睢宁县持续推动儿童画与传统文化的融合,通过开发汉文化校本课程、邀请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指导、组织汉文化景区采风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亲近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汲取创作灵感。“我们希望通过画笔,让孩子们读懂汉文化的内涵,把对家乡文化的热爱根植心中。”睢宁儿童画辅导教师代表介绍,创作过程中,孩子们不仅学习了汉文化知识,更在观察、感悟与表达中提升了审美素养与文化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