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城市街角的“烟火气”,承载着民生温度,也考验着治理精度。面对社会面小场所“隐患难清零、责任难落实、监管难覆盖”等现实挑战,徐州市云龙区黄山街道始终把小场所安全作为民生工程、底线工程来抓,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施策,围绕“聚合力、强防范、重宣教”三大举措,全力构建安全治理新格局,守护群众身边的安全底线。
聚合力,构建“多元联动”治理格局
基层治理,关键在协同,核心在合力。黄山街道创新打造“1+N+X”协同治理体系,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1”即发挥街道统筹协调作用,明确各方职责,划清“责任线”;“N”即联动消防、公安、城管、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开展专项检查与联合执法,聚焦燃气安全、“三合一”场所等重点领域靶向整治;“X”即广泛动员安全员、网格员和志愿者组成排查队伍,通过实战化培训提升排查效能。
在油烟机清洗专项检查中,街道安监办发现部分餐饮场所存在油垢堆积问题,现场下达整改通知,并要求商户出示清洗记录和合格证。相关商户均已联系专业清洗公司进行清理,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有效消除了火灾隐患。今年以来,累计排查小场所2800余次,发现并整改隐患200余处,现场整改率达98%,实现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共治”的转变。
强防范,打造“线上+线下”监管闭环
防范胜于救灾。街道注重人防与技防相结合,传统手段与科技赋能相补充,推动“社会面小场所安全治理系统”全覆盖,实现隐患自查、排查、整改全程数字化管理,告别“纸质台账”,迈向“智慧管控”。在线下,针对餐饮、电动车销售维修等高危业态,推广安装喷淋等安防设施,确保险情早发现、早处置,严格落实“排查—整改—销号”的闭环管理机制,对发现的隐患一盯到底,确保整改到位,不留死角。
一次夜间的联合巡查充分体现了这一机制的成效。巡查队员在检查一处沿街店铺时,发现其内部阁楼违规设置了住宿区域,属于典型的“三合一”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后果不堪设想。在监督和劝导下,该商户于次日白天便将住宿床铺全部搬离,恢复了场所的合规使用状态,及时消除了这一重大安全隐患。这种“线上系统预警提示风险+线下力量迅速响应处置”的模式,有效构筑起“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立体化安全防控网络,提升了风险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重宣教,筑牢“全民参与”思想防线
安全意识是预防事故的第一道防线。黄山街道坚持“预防为主、宣传先行”的理念,针对小场所从业人员特点,开展分类化、场景化、浸润式的安全宣传教育,努力营造“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的社会氛围。对于餐饮商户,重点加强安全用气、用电、用火知识以及油锅起火扑救、油烟管道定期清洗等专项培训;对于小旅馆、小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则侧重应急疏散通道管理、消防器材使用、组织疏散逃生演练等内容;对于零售、维修等其他类型小场所,则普及基本的防火、防盗、防事故知识。依托“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月”等节点,开展摆摊宣讲、灭火演示、逃生演练等活动,并以真实案例警示教育增强商户安全意识。
今年以来,已组织各类宣传培训56场,覆盖从业人员超2000人次,商户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显著增强,自查自改隐患的主动性提高,员工应对初起火灾和疏散逃生的基本技能得到普及,辖区关注安全、参与安全、维护安全的整体氛围日益浓厚。
下一步,黄山街道将持续深化“三位一体”治理机制,完善排查网络、强化部门联动、推动宣传常态化,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守护好城市最抚慰人心的“烟火气”,让安全成为辖区最坚实的底色。(张敦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