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龙翠屏山:民生建议我来提 问需于民解难题
2025-10-31 16:32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这雨一下,心就揪起来了!家门口的积水都能养鱼了。”这句在街坊邻里间流传的玩笑话,背后是居民们每逢雨季便要面对的切实困境。这份沉甸甸的民生“痛点”,被细心的人大代表赵莉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徐州市云龙区翠屏山街道,这样来自百姓的“心声”正通过代表们的走访,不断被收集、被倾听。代表们走在街头巷尾,坐在居民家中,从家长里短中捕捉民生需求,从只言片语里发现治理方向。一条条沾着泥土芬芳的建议,就这样从群众的心坎里,走进了代表们的履职清单。

听民声,汇民意:建议源头在基层。

高质量代表建议的源头活水,隐含在扎根基层的足迹里,蕴藏在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地交流中。街道人大代表始终坚持“身入”更要“心至”,通过定期的选民接待日、专题调研走访等,深入社区楼院、贴近寻常百姓,在与群众面对面的交流中感知民生温度,在心贴心的沟通中把握社会脉搏。他们从群众需求的“蛛丝马迹”里洞察关键,于百姓关切的“言谈话语”间汇集智慧,致力于将散落在基层的个体心声与共性诉求,系统梳理、精准提炼,转化为具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高质量建议。

在日复一日的倾听与互动中,那些源自街谈巷议的朴素愿望,那些关乎日常生活的真切期盼,得以被细心捕捉、慎重记录。“关于‘军人权益保障’的建议”“关于继续加强三道中沟片区积水点治理问题的建议”“关于翠屏佳苑和翠屏嘉园小区加装隔音板的建议”……代表们将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民间智慧”与“百姓心声”,进行细致的归纳、分析和论证,最终凝练成一份份聚焦问题要害、反映群众期待、富有现实价值的正式建议。“街道人大工作的生命力与活力所在,正是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翻译成我们代表履职尽责的‘任务清单’,从而让代表建议真正建立在深厚的民意基础之上,成为连接基层声音与政府决策最为关键的桥梁。”人大翠屏山街道工委主任汪为东说。

解民忧,促落实:建议落地见真章。

建议的落地生根,是检验代表履职成效的最终标尺。人大翠屏山街道工委高度重视每一份建议的办理与转化,着力构建从“纸面”到“地面”的全链条落实机制。通过建立精准交办、定期督办、多方协办的闭环流程,确保建议办理责任明晰、推进有序。承办部门主动担当、积极响应,将建议办理作为改进工作、服务民生的重要契机,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真正把群众的“需求清单”转化为政府的“履职清单”。

“就盼着咱们家门口能有个遛弯散步的地方”,翡翠之光居民赵大娘这句朴素的念叨,被前来走访的人大代表王雯倩郑重地记在了心里。这份沉甸甸的民意,经过深入调研,最终转化为《关于万科翡翠之光小区西侧新建公园的建议》正式提交。建议交办后,人大翠屏山街道工委迅速搭建沟通平台,组织代表、承办部门与居民代表开展面对面协商。在推进过程中,人大街道工委全程跟踪,多次参加现场勘察和协调推进会,积极发挥协调督办作用,打通堵点,推动项目最终竣工。如今,当居民们漫步在绿意盎然的云苑路口袋公园,当孩童的欢笑声在花木间回荡,这个从“群众期盼”到“公园落成”的完整过程,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治理理念,展现了人大代表、人大街道工委与政府部门同心协力,将人民期盼转化为美好现实的履职担当。

聚民智,谋长远:建议机制促长效。

代表建议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当下问题,更在于通过个案办理推动长效治理机制的完善。人大翠屏山街道工委始终将“办好一件、解决一线、影响一片”作为工作导向,着力推动建议成果从“点上开花”向“面上结果”延伸。

通过定期组织代表开展“回头看”视察、专题调研和座谈交流,对已办结建议的成效进行跟踪问效,对落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持续关注。人大代表深入现场,既看项目建设成效,更听群众真实反馈,确保惠民工程持久惠民、暖心举措持续暖心。从一条建议的办理到一项机制的建立,从一处环境的改善到辖区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街道人大工作正在实现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的深刻转变。这种转变,让民意清泉持续滋润基层治理,让代表履职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真正实现了“办理一个建议、解决一类问题、完善一套机制、提升一个领域”的良性循环,为街道高质量发展注入了不竭的民主动能。

民心所望,履职所向。当建议落地生花,当期盼成为风景,人大代表肩头的责任已化为群众脸上满意的笑容。但这并非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翠屏山街道的人大代表们,正以永不停歇的脚步丈量民情,以永不降温的热忱汇集民智,在新时代的履职答卷上奋力书写——让每一个建议都回响民声,让每一项成果都惠及民生,让每一份期盼都照亮未来。(张倚凡)

标签:
责编: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