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如何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成了全民关注的热点话题。徐州市鼓楼区黄楼街道通过打造“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居家养老站点+长者食堂+适老化改造”的全方位、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以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温暖答卷”,将关怀渗透到老年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心用情用力托起最美“夕阳红”。
筑牢“食安”基础,让晚年暖胃更“暖心”
“吃饭难”是许多老年人,尤其是独居、空巢老人面临的首要难题。黄楼街道精准聚焦这一“关键小事”,搭建省级街道级长者食堂,并引入第三方专业机构运营。食堂自试营业以来,日出餐量约150份,菜品口味与质量广受居民好评。
政策赋能,实现普惠精准。长者食堂积极响应徐州市老年助餐补贴政策,采用智能人脸识别系统,现场为不同年龄段、不同经济状况的老人提供差异化就餐减免,形成了“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老人出一点”的良性模式,让助餐福利广泛覆盖。
品质运营,守护“舌尖上的安全”。除了为老年人提供美味菜肴,黄楼街道还坚持严把食品安全关,采购新鲜食材,拒绝冻肉与预制菜,确保菜品当日烹饪、来源可追溯、无添加剂,并严格执行留样制度。针对老年群体身体特点,长者食堂着力打造营养餐,倡导低盐、低糖、低脂、少油,食谱丰富多样,确保膳食均衡,让老人不仅吃得饱,更能“吃得好”。
服务延伸,构建三级助餐网络。黄楼街道以街道长者食堂为核心,联动周边5个社区助餐点,打造“长者食堂+社区助餐点”服务体系,实现助餐服务全覆盖,将温暖与便利直接送到老人身边。
拓展“家园”功能,让养老变“享老”
除了满足基本餐饮需求,黄楼街道更致力于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将各类养老设施打造成家门口的“养老乐园”。
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与各居家养老服务站,成为了老人们日常休闲娱乐、学习交流的重要场所。在这里,老人们可以练习手指操、跳舞、下棋、演奏乐器、参加健康讲座、学习八段锦,各类功能室满足了不同老人的兴趣爱好。这种“日常开放+固定小组+主题活动”的模式,有效提升了养老服务的活力与温度,让退休生活告别枯燥,充满欢声笑语。
实施“焕新”改造,为居家生活“保驾护航”
居家养老是大多数老年人的首选,但家中的安全隐患却不容忽视。黄楼街道积极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行动,为老年人的居家生活“量体裁衣”。
采取“一户一方案”的精准改造模式,黄楼街道组织专业人员入户评估,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智能监测跟进、辅助器具适配”五大方面,与老人及家属深入沟通,量身定制改造方案。一根拐杖、一把适老椅,这些看似微小的改造,却实实在在地提升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与安全感。
从一餐饭的温暖,到一方天地的欢乐,再到居家环境的安心,黄楼街道通过织密这张细致入微的为老服务“保障网”,将民生关切转化为一件件“暖心实事”。下一步,黄楼街道将持续优化服务模式,链接更多资源,全面提升养老服务的质量与水平,让辖区老年人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姜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