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马嘉旎)秋高气爽时节,一场承载徐州文脉记忆的艺术展在云龙区拉开帷幕。10月21日,“线韵墨痕 绘七里风华——杨春茹彭城七里写真钢笔画作品展”在云龙区图书馆开幕,退休媒体人杨春茹以钢笔为笔、匠心为墨,将彭城七里轴线42处历史遗存绘入画中,为市民打造了一场“可观、可读、可感”的历史文化盛宴。

本次展览的主角杨春茹,虽非专业画家出身,却有着半个多世纪的“制图功底”。中学时期,她曾在机械厂协助绘制机械制图,求实写真的技法脉络,成为此次创作的独特底色。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早年间为编著《徐州崔氏翰林府》,她曾静坐明清官邸研读建筑细节,后又深耕《中国建筑史》等专业著作,让对古建的热爱升华为系统认知。当这份积累与彭城七里的文脉相遇,她便决心以钢笔为古建“画像”,用线条留存城市记忆。

展览现场,精心绘制的钢笔画作品风格独特,虽属钢笔画范畴,却融合机械制图的精准,一笔一划皆追求“形似且神似”。从新石器时期的下圆墩遗址,到汉唐至民国的历史建筑,杨春茹用细腻线条勾勒出古建的飞檐斗拱、门楣纹饰,连砖瓦图纹走向、房脊吻兽造型都清晰可辨。更具特色的是,每幅画作旁均配有文史专家撰写的解说文字,观众观画时可同步了解景物源流与背后故事,仿佛翻开一部“立体的徐州历史书”。
据介绍,彭城七里方圆七平方公里内,镶嵌着97处235个历史文化遗存,堪称“开放式的立体博物馆”。此次展出的代表性遗存画作,均来自杨春茹实地写生,她一次次漫步街巷,用钢笔捕捉古建的岁月肌理,作品充满人文温度,画中楼阁前的水缸、蜿蜒小径、窗棂盆栽,皆透着生活烟火气。正如江苏师范大学教授赵明奇评价,这些作品不仅是景物复刻,更传递出历史建筑的“神髓”。


本次展览展期将持续至11月底,作品陈列于云龙区文化馆二楼书画展厅。开幕当天,杨春茹还代表《彭城七里写真》画集编委会,向云龙区文化馆捐赠画集与篆刻印章,让这份文化成果得以长期留存。据悉,这也是徐州首场以彭城七里为主题的钢笔画专题展,既为市民提供了读懂城市文脉的新途径,也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注入了艺术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