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铜山大彭镇:从田头到甜头 领跑共富 “桃” 金路
2025-09-16 15:48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徐州市铜山区大彭镇人大代表锚定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方向,率先垂范、敢于实践,争当加快推进农村产业兴盛的排头兵、领头羊。在乡村振兴中,他们从“代表”到“带头人”,从深耕“田头”到为村民带来“甜头”,以小水果撬动增收富民大产业,走出一条特色共富路。

优选好苗:多元试种敲定“一品鲜”示范引领带民富

此前,大彭镇人大代表王吉亮从徐州市新沂市引入个头大、挂果期长、耐储运的水蜜桃品种,在雁群村开启种植探索。为给村民“打好样”,他先在自家地里试种,一边摸索学习,一边积累经验,逐步掌握全套种植管理技术。“先做出样子给村民看,再带着大伙扩大种植面积,带动群众赚钱。”王吉亮说。

为筛选适配品种,他几乎每年都投入数千元更新品种,先后试种中桃9号、中桃13号、中桃14号等20余个品种,待试种成功后再向村民推广。同时,他毫无保留地将提高座果率、病虫害防治等关键技术传授给村民。此前,他试种的金凤甜黄桃,仅6分地就卖出8000多元,效益可观。该品种适合批量推广,镇内大刘庄及周边汉王镇、刘集镇的果农纷纷前来取桃芽、剪码子,改种这一优质品种。

“桃果品种多,有的成熟早、产量高、价格稳,效益好。而且桃树见效快、管理省工省时,种植技术门槛不高,如今果农们在种植技术上已是轻车熟路。”王吉亮介绍,在科学管理下,桃园亩产值可达1万多元,投入产出比约5:1,“也就是说,亩产值1万元,除去2000元的成本,净利润能有8000元。”

在王吉亮的示范引领下,当地还通过嫁接改良,引入当家品种“突围”桃,并带动周边桃园丰富种植品类,相继增添百日红、黄金蜜系列、油蟠系列等优质品种。同时,大力推广有机肥生态种植模式,将复合肥换成有机肥,把村里沼气站、畜禽养殖综合利用中心的沼渣、沼液用作肥料——既减少化肥使用量,又提升果实甜度,实现产量与品质双提升。

目前,雁群村二组80%的村民都经营着桃园,就连以往不愿在家种地的年轻人也主动加入种植行列。青年村民张宁、吴龙每人都承包了一二十亩地种桃,成为乡村产业发展的新生力量。

巾帼新农人:培桃育梨践初心产业带动富乡邻

9月9日下午,侯楼村铜山区怡美家庭农场内,甜蜜气息阵阵扑鼻。徐州市人大代表、农场负责人郝敬微剥去果袋,个头硕大、圆润饱满的黄桃惊艳亮相,惹人喜爱。“再过个把星期,这批黄桃就能供应国庆、中秋双节市场了!”郝敬微笑着介绍。

农场主要栽种高品质桃、梨果树,其中水蜜桃并非传统“水质”品种,而是肉质紧实的类型,不仅耐储运,口感多年来也广受市场好评。“果树种植,品种是关键,一定要选纯、选优——产品面向市场,就得挑口感最好的。”郝敬微说,影响水果口感的因素有很多,土壤、气候、温度、温差、水肥等都很重要。

为种出优质水果,农场采用滴灌技术,以故黄河活水滋养沙质沃土——故黄河水比地下水温度更适宜,还富含有益微生物;肥料方面,将农家肥与大豆有机肥结合,既改良土壤,又提升果实品质;除草则用机械化作业,粉碎后的杂草回归土地,实现“以地养地”;病虫害防治上,坚持“防患于未然”,从源头保障果实健康。

“故黄河地带的沙质土特别适合果树生长,种出来的水果口感甜、品质好,连批发商都开玩笑说‘别拿她家的水果,甜得像加了糖精’!”据介绍,农场水果供应期从6月初持续至9月底:6月初上市黄金蜜1号,6月中下旬上市9号水蜜桃,8月底上市进口品种幽香梦,9月中旬收获果型漂亮、颜色鲜亮的黄金蜜4号;此外,7月前后有翠冠梨酥脆1号,中秋前则有秋月梨上市。扎根果园多年,郝敬微对当地物产禀赋早已了然于心。

“今年桃价不错,最贵的品种出园批发价能到10元一斤,口感好、大家都认可。”郝敬微语气中带着自豪,“果实上市根本不愁销路,老客户特别多,都抢着来拉货。每年他们都会提前一两个月到果园预定,先订先得,不用我们去市场推广,全靠口碑传播。”

农场不仅种出“好果子”,还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务工村民日薪70至100元,最忙时每天有70余人上工,村民变身“产业工人”。起初不懂果树种植的村民,在技术员指导下逐渐掌握剪枝、施肥等技能;后来,不少村民敢于尝试,发展自家种植,靠着种出的“田园好物”挣钱致富,鼓起钱袋子,过上“乐桃桃”的好日子。

除了王吉亮、郝敬微,大彭镇还涌现出西瓜种植户李明春、石榴种植户梁建萍等人大代表示范户。他们立足自身优势,在特色种植领域大显身手,把“好果子”变成“金果子”;同时延伸“甜蜜”产业链条,不断解锁乡村特色果业发展、高收益回报、产业振兴的“带富密码”。

如今,在大彭镇,一幅以“果”为媒、人人参与、家家增收的共富图景,正徐徐展开。(黄全智)

标签:
责编: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