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泉山区柳新镇:“4+”工作法全面夯实基层基础
2025-09-03 16:54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雨后的徐州市泉山区柳新镇,潺潺清水流进了田间地头,更流进了群众心田,村民们看着新修的农田灌溉水塘和道路,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近年来,泉山区柳新镇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聚焦“组织力提升、自治力激活、服务力升级、创新力强化”四大维度,构建全链条基层基础夯实体系,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以“党建+组织”强基固本,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乡村振兴,关键在党,核心在人。柳新镇党委深谙此道,夯实“党建+组织”筑牢乡村振兴“主心骨”。严把党员“入口关”,2024年以来发展党员22名,储备后备干部4名。通过“三会一课”提质、主题党日创新、农村党员全覆盖培训,党员们在田间地头亮身份、践承诺,形成“干部带头干、党员跟着上、群众齐参与”的生动局面。

以“党建+自治”激发活力,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力”。构建“村务决策—执行—监督”机制,推广“村民说事”“遇事好商量”等自治模式,设立“和事点”“调解室”等常态化议事场所,抓牢“党建+自治”激活基层治理“内生力”。2025年以来,解决群众关切问题40余件、化解邻里纠纷20余起,群众参与率超90%。组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深入推动移风易俗,制止大操大办30余起,推动乡风持续向好。

以“党建+民心”办好实事,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乡村振兴要有产业的“兴”,更有民心的“暖”,包村驻队干部带着“问题清单”沉到田间地头、走进农户家中,抓实“党建+民心”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魏庄村三组的机耕路因持续降雨出现坑洼泥泞,农用车通行困难,直接影响生产物资运输。村党总支迅速行动,组织党员干部、群众共同投工投劳对道路及水沟进行清理修复。“这段机耕路修得太及时了,现在修平了,可以直接开着三轮车到田边了,再也不用用人力背一截路才可以背到车上面了。”村民秦永高兴地说。

以“党建+创新”破题发展,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推行“一线工作法”,镇领导班子每月下沉村组3天以上,开展“进百姓门、知百姓事、解百姓忧”大走访,俯身倾听村民心声,抓紧“党建+创新”探索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针对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常态化实施上门行动,依托12345热线平台建立“上报—处置—评价”闭环机制,实现“小事网格办、大事联动办”,问题解决率达95%。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田埂间的清水塘、平整的机耕路、议事时的欢声笑语,皆是柳新镇“4+”工作法落地见效的鲜活注脚。群众脸上从焦急到舒展的笑容,不仅是民生温度的直观写照,更是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生动答卷。柳新镇始终以党建为魂、民生为本,让群众的获得感更实在、幸福感更绵长、安全感更牢固,为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注入源源不断的“柳新力量”。(李颖)

标签:
责编: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