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瘦身”换服务“提质” 徐州经开区执法改革让企业轻装前行
2025-08-22 15:58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王帅) “以前是执法部门分头来检查,准备材料、配合检查需耗费很多精力,现在是几家部门联合来检查,发现什么问题我们一次性整改,这样就能腾出更多时间放在企业生产经营上……”日前,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社会工作部(政法委)来到江苏金彭集团有限公司回访多头检查、多头执法问题时,该公司负责人表示“感受到了明显的变化。”

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事关企业对政府的信任、对法治的信心以及执法主体的信用。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今年以来,经开区社会工作部(政法委)锚定“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坚持“监管”和“服务”同步推进、“减负”和“赋能”同向发力,让政府更有为、企业更有感。2025年1—7月,电子行政执法亮证同比下降23.67%,罚没款同比下降56.63%。

以公开促规范

严控执法主体,公示管委会等1家主体及2家受委托组织,明确“非主体不执法”。精简检查清单,编制15个领域1676项检查事项清单,实行“清单外不检查”。优化检查计划,备案年度检查计划30项,明确检查主体、频次等要素,做到“非计划不检查”。

经开区社会工作部(政法委)在“金龙湖发布”微信公众号等发布问题线索征集公告,认真梳理12345热线、“电子执法证”等平台中反映涉企执法问题,持续受理群众监督举报。同时,通过执法记录调阅、企业走访等方式“自查”,开展6个月的行政处罚案卷“评查”。通过“线索”与“整改”联动结合,“自查”与“评查”双轨推进,发现多头检查、多头执法、以罚代管、小错重罚、执法不规范等问题60余条。

“我们对发现的问题分类建立台账,涉及的问题边查边推动整改,同时移交相关部门快查快处,不断规范涉企执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经开区社会工作部(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强化智慧监管

如何让行政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经开区社会工作部(政法委)聚焦数字化、精准化、差异化监管,牵头推动执法方式转型升级。根据“扫码入企”要求,开发“智慧行政执法监督系统”,在前期单一“电子亮证”基础上新增“先定位再亮证、先审批再执法、先统计再分析”三大功能,通过“数据赋能”,有效减少多头检查、重复检查、高频检查问题。

“我们严格把控监督执法‘亮证’条件,在出示工作证之前,智慧监管平台会根据手机定位信息显示本次执法对象名称,监管平台将监督执法区分为是否备案检查,投诉举报处理区分为是否批准检查,对未备案或未批准的情形,需手动填写录入,系统将标记异常,提示补办手续,所有亮证操作,形成完整的执法轨迹,便于后续监督核查。”经开区社会工作部(政法委)工作人员说。

“‘亮码入企’检查方式非常规范严谨,充分保障了企业的权利,还能对执法人员进行监督。”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刘经理在扫描查看执法人员出示的二维码时说。在“亮证”时会自动生成工作人员二维码信息,企业人员可通过扫描二维码当场检验执法主体和执法人员资格,形成了“定位信息—选择事项—亮证检查—评价反馈”工作机制,确保执法行为可溯源、可追踪、可监督。

提升执法质效

徐州经开区某气体公司因涉企危化品生产经营,过去月月要接受环保、安全等各类检查。“今年上半年,应急管理、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检查组一共也就来了两三次”,该公司负责人深切感受到执法方式的转变。

这样的“组团检查”,得益于“综合查一次”改革。针对企业反映现场检查过频问题,经开区社会工作部(政法委)探索“综合查一次”工作,牵头成立了由应急管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综合行政执法局等相关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印发《2025年综合行政执法领域“综合查一次”工作方案》,将相近时间段内不同执法主体的检查任务整合归并,实现检查计划“应联尽联”,通过跨部门“合并式检查”和简单事项“一表通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有效解决随意检查问题。

经开区社会工作部(政法委)充分发挥“两新党委全覆盖”优势,深入践行包容审慎监管要求,明确依法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和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四项清单”,对轻微违法问题以“整改为先”,杜绝逐利检查、任性检查。

“今年以来,我们已完成644家工贸企业分级分类监管,筛选46家管理规范企业纳入‘白名单’进行邀约式执法,先行践行‘企业安静期’制度。”经开区社会工作部(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对标徐州市‘法治化营商环境二十条’,持续深入推进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及时了解企业法治需求,推动规范、公正、柔性执法,切实为企业的‘经营加分、生产减负’。”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