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夏秋交际的徐州丰县,既有师寨镇河道边智能设备的“隔空喊话”守护生命安全,也有凤城街道小区里新能源车主扫码充电的便捷舒心。近年来,丰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以科技赋能为“笔”,以多方联动为“墨”,在安全守护与民生服务上持续发力,用精细化服务勾勒出基层治理的生动图景。
“智能+人力”,织密生命安全防护网
“您已进入河道危险区域,请迅速离开……”在师寨镇东营支河沿岸,防溺水智能警戒设备的提示音不时响起。入夏以来,师寨镇以“保安全、护成长”为核心,构建起“智能预警+人工巡护+宣传教育”的立体化防溺水体系,为青少年暑期安全筑起“铜墙铁壁”。
科技先行筑牢防线。师寨镇政府投入专项经费,在10余条重点河道、100余处坑塘等危险水域,安装具备人体感应、红外监测功能的智能设备,让河道有了“电子眼”和“声控哨”。“上个月两名孩子在河边追逐,设备报警后,我们3分钟就赶到现场劝阻。”花园村干部黄明义的话,道出了科技赋能的实用高效。
多方联动织密网络。师寨镇20余个行政村积极组建“党员干部+五老志愿者+村民代表”巡护队,开展“拉网式”巡逻;10余名“五老”志愿者佩戴红袖章、手持小喇叭,用乡音乡情在村庄、集市宣传安全知识,通过“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宣传教育方式,让“珍爱生命,预防溺水”理念深入人心。截至目前,师寨镇未发生一起溺水事故,用实际行动守护了万千家庭的平安度夏。
桩连民心,打通绿色出行“最后一公里”
“以前找充电桩比找车位难,现在家门口快充1小时满电,一年还能省300块!”凤城街道凤城家园小区居民李师傅说。聚焦群众充电难题,凤城街道以充电桩建设为抓手,让绿色出行更便捷,让民生服务更暖心。
按需设桩破解痛点。新城社区安居十一期小区曾因新能源汽车激增,出现“排队两小时、充电一小时”的窘境。社区通过“居民议事会”听民意、产权交易平台招标,用合作社资金建成32个充电桩,价格比商业桩低20%~30%,彻底终结“抢桩”时代。如今,车主停车、插枪、扫码,半分钟即可启动充电,便捷如“给手机充电”。
专业运维惠及民生。凤城街道聘请专业团队每月维保,建立“2小时响应、24小时修复”机制;志愿者手把手教居民操作智能系统。更暖心的是,充电桩日均收入约1300元,成为“惠民资金池”,反哺社区养老、儿童托管等公益项目。目前,凤城街道已投用70余个充电桩,正推进“全覆盖”计划,让“充电自由”照进更多群众生活。
从守护生命的“智能防线”到便民利民的“暖心充电桩”,丰县的基层治理实践,始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科技赋能让服务更高效,多方联动让治理更精准,一个个具体而微的民生改善,正汇聚成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体验,书写着县域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答卷。(张洪亮 胡洪运 刘亚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