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8月20日上午,睢宁县邱集镇仝海村举行2025年大学新生奖学金颁发仪式,朱子轩、李成龙、张慧茹等14名被高等院校录取的大学新生和2名研究生,从村干部手中接过了2000元至3000元不等的奖学金。这是仝海村第12年为本村当年被高等院校录取的大学新生和研究生颁发奖学金。这场延续十二载的“崇教约定”,正成为邱集镇乡村文明最温暖的注脚。

十二年坚守,从“一村之举”到“教育品牌”
2014年,仝海村两名学子金榜题名,村“两委”敏锐意识到“以奖促学”的重要意义,当即研究设立“仝海奖学金”,对考取本科及研究生的本村学子予以嘉奖——一本2000元、二本1000元,用真金白银点燃“知识改变命运”的火种。次年,仝海村又将奖学金标准提升到2000元和3000元两个档次。截至2025年,仝海村累计已有99名学子领取奖学金,考取高校的人数逐年攀升,“仝海奖学金”已成为村民心中的金字招牌。

三朱组学子胡浩东,2023年考入江苏师范大学,村里为他颁发了3000元奖学金。今年他提前毕业并取得本科毕业证,报考上海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硕士研究生被录取,今天,村里又为他颁发了2000元奖学金。接过奖学金,胡浩东说:“村里的这份鼓励,是我们学子最坚实的后盾,我为自己是仝海人而骄傲。”
德泽桑梓,19个村(社区)掀起“奖学潮”
仝海村的坚守,悄然形成“点亮一盏灯,照亮一片天”的示范效应。近年来,邱集镇各村(社区)依托集体经济增收,通过民主协商将“为大学新生颁奖”写入《村规民约》,让“崇教重学”从“一村之举”变为“全镇新风”。
2025年8月15日至21日,邱集镇“奖学热潮”持续升温:王林社区、倪庄社区和李甘、王楼、陈楼、鲍楼、王庄、廖巷、胡庙、高楼、大社9个村先后举办颁奖仪式,为新晋大学新生和研究生送上奖学金。邱集社区、碾盘社区、姚圩社区和朱开、小苏、王宇、新闸4个村也已完成准备工作,颁奖仪式于近日陆续举行。去年9个村(社区)颁发了奖学金,今年,全镇颁发奖学金的村(社区)增至19个。

“村里重视教育,孩子才有更好的动力!”在李甘村颁奖现场,新生李梓玄的父亲特意送来一面绣有“德泽桑梓 实干兴村”的锦旗。今年,李梓玄考入中国矿业大学,领到2000元奖学金的他表示,未来定会学有所成,回报家乡与社会。
反哺家乡,奖学金催生出“振兴生力军”
奖学金不仅点燃了学子的求学热情,更唤醒了他们“反哺桑梓”的责任感。如今,越来越多邱集籍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返乡创业、就业,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8月20日,对仝海村“两委”成员王中涛而言意义非凡——这一天,他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2017年,王中涛考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21年毕业后,他放弃城市工作机会,返乡创办淘宝家具厂。在他的带动下,仝海村淘宝家具厂发展至近百家,带动500余人就业;2022年,他又当选村“两委”成员,用学识助力乡村治理。
在邱集镇,像王中涛这样的“归雁”还有很多。他们带着知识与视野回到家乡,或深耕产业,或参与治理,在乡村的广阔天地中挥洒汗水,让“崇教重学”的种子,在乡村沃土结出“振兴硕果”。
十二载奖学金之路,是邱集镇对“教育兴邦”的质朴践行。从仝海一村到19村联动,从资金激励到人才反哺,一条“重教—育才—归乡—振兴”的良性循环链已然清晰。当知识与乡情深度交融,乡村的未来便有了最蓬勃的底色。(胡昌辉 葛兴坤 侯苗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