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上的“铁娘子”——记徐州市人大代表、新沂市草桥镇纪集村党总支书记李慧
2025-08-20 11:22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高吉 黄绍文  
1

清晨五点半,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时,50多岁的李慧已经出现在田间地头,正俯身查看毛豆长势,这位皮肤晒得黝黑的农村妇女,不仅是村民口中的“铁娘子”,更是带领纪集村建成了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领路人。在这片美丽富庶的土地上,每一寸生机都镌刻着徐州市人大代表、江苏省劳动模范李慧的奋斗足迹。

25年间,她带领一个传统农业村实现三级跳:从“5亩大棚”起步,到打造全国性鲜食毛豆集散地;从负债村到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的“苏北明星村”;从“空心村”到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这位扎根泥土的“铁娘子”,用实干诠释了新时代人大代表的责任担当。

代表赋能:全产业链锻造“富民密码”

90年代的纪集村,虽以蔬菜种植闻名,但传统耕作方式效益低下,村民年收入不足千元。李慧与老一辈人不同,将目光投向了设施农业,种植反季节蔬菜。1998年,李慧顶着“瞎折腾”的质疑,抵押家产建起5个地温式大棚种植反季节黄瓜。由于她酷爱农技,又善于经营管理和市场营销,第一茬黄瓜就卖了3万多元,成为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将经验无偿传授村民,但响应者却寥寥无几。为打破僵局,李慧在2001年创办新沂市首家村办合作社——‌巾帼有机蔬菜合作社‌,采取“三统一”模式:‌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农资采购、统一销售渠道‌。合作社当年带动千亩无公害蔬菜种植,亩效益提升至5000元,入社妇女年增收1.5万元。这场“蔬菜革命”使纪集村在2005年成为苏北首个“万元户村”。

2019年李慧刚当选村总支书时,全村耕地分散在三六九等的“补丁田”里,留守老人守着人均不足1.1亩的土地,村集体年收入不足5万元。“要让土地生金,必须找到突破口”这个念头在她的心里扎了根。连续三个月,李慧带领村干部跑遍山东、河南等农业大省,在寿光蔬菜基地,她发现鲜食毛豆市场需求旺盛,供不应求。更令她惊喜的是,经过南京农业大学技术团队的专家提供的实验室数据论证,草桥镇气候土壤环境非常适合鲜食毛豆栽培,并列入苏北鲜食毛豆种植示范基地加以推广。“就种毛豆!”她在支部会议上拍板时,手里攥着连夜整理出一本28页的调研报告。

让碎片化的土地连成鲜食毛豆产业带,抱着这个决心,李慧带着党员、村干部、人大代表挨家挨户算经济账:流转土地每亩保底1000元,务工每天80元,分红按交易量二次分配。3年间,1500亩土地化零为整。 在南京、徐州农科院的实验室里,李慧像小学生般虚心请教专家。她引入“苏豆18号”新品种,推行”春提早+秋延后“错峰种植,把毛豆上市周期从45天拉长到120天。2023年3月,纪集村成立了新沂市联建农业专业合作社,构建”鲜食毛豆种植—冷链物流—电商销售“全链条。与美团合作直播带货,形成了以纪集村为中心,占地2万亩,年销售集散量近1000万吨的全国性鲜食毛豆集散地,带动310户村民户均增收6万元。

如今千吨级冷链仓储、日处理能力300吨的鲜食毛豆深加工生产线在镇经开区已建成投产,让昔日的“绿毛豆”变成年产值过亿的“金豆子”。

在村集体经济账本上,数字见证蝶变:从2010年的负债50万元,到2024年经营性收入突破18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00年的3000元增至2024年的4.2万元。

‌党建引领:全过程民主构建和美乡村新实践‌

作为村党总支书记,李慧创新“党建+”治理模式,建立“人大代表+党员+乡贤”协商议事会,在土地流转、危房改造等重大事项中实现民主决策。2022年危房改建工程中,通过23场协商会议,妥善解决15户重建、86户维修难题,妥善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30余件次。创办“孝善食堂”,为80岁以上老人提供免费午餐;设立“美德积分超市”,将环境整治、邻里互助纳入积分兑换体系。联合镇司法所设立“法律明白人”工作站,全村划分22个网格,开展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平台管理服务,2024年以来成功调解土地纠纷38起,实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如今的纪集村,新修建的柏油大街宽广明亮,白墙黛瓦的民居与智能大棚相映成趣,法治文化广场、电商创业中心等设施一应俱全,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徐州市文明村。

履职尽责:责任清单转化幸福清单‌

作为连续三届徐州市人大代表,李慧的履职笔记写满民生关切: 在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工作中,李慧创新“1+10+N”联系机制,每名党员联系10户群众,人大代表包片负责基础设施项目,在清理公共空间过程中,她率先拆除亲戚的违章院墙,为工作开展开好局、起好头;修建农民广场时,她连续28天蹲守工地协调建材,为广场顺利完成做好保障。如今漫步村中,3公里沂河沿岸建成“夹河寨生态氧吧”,8座水冲式公厕点缀乡间,1637户无害化厕所实现全覆盖。在纪集村竹园庄,恢复重建中共宿迁县委会旧址,打造了全镇第一个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基地。

2023在镇人代会上,她积极建言献策,在加快‌产业振兴议案中‌,把推动鲜食毛豆产业纳入新沂市“十四五”农业规划,争取财政补贴1200万元建设冷链物流中心。2024年沂河洪水期间,带领村防汛突击队昼夜巡堤,及时发现处置管涌险情2处,转移低洼区群众43人。创办“春蕾助学班”,累计资助贫困学生132名,其中7人考入985高校。2025年与徐州工程学院共建“乡村振兴人才实训基地”。

她的履职“五个一”工作法在全市推广:‌每天走访一户群众、每周参加一次村务协商、每月提交一条建议、每季督查一项工程、每年办好一件民生实事‌。“乡村振兴不是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要让土地长出‘金子’,让农民挺直腰杆!”在2025年徐州市人代会上,李慧的发言引发雷鸣掌声。‌

从青丝到白发,李慧把人生最好的25年献给纪集村。她办公室墙上挂着的三张地图——‌村庄规划图、产业布局图、民生项目图‌,勾勒出一位基层人大代表的情怀与担当。这位乡村振兴的“铁娘子”,正带领乡亲们在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上奋力奔跑,用初心和担当续写着新时代的“水乡巨变”。

标签:
责编:徐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