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县顺河镇: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振兴新引擎
2025-08-19 11:3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彭颂珂)年产3亿支铅笔,营业额达8000万元;探索绿色建材制造系统,打造固废处置、新型建材制造、余热发电、研发创新、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于一体的生态循环产业链;创新“莲蓬+小龙虾+桃树”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良好成效……走进丰县顺河镇,这个位于丰县西北部、地处苏鲁交界处的小乡镇,正用特色产业勾勒出一幅产业复兴、村民共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近年来,顺河镇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持续优化产业结构,为村民增收、产业增效注入了强劲动能,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小铅笔”释放“大能量”,出口远销海外

已是立秋,暑气未消。走进江苏联城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十余台铅笔生产线一字排开,工人们正抢抓订单、忙碌生产,一片“热气腾腾”的繁忙景象。不久后,这些铅笔将从这里缓缓出发,跨越重洋,出现在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的学生书桌上,让“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全球有70%的儿童文具用品来自中国。公司自2010年成立以来,积极抢抓国外市场版块,目前出口文具产品占公司全部产品的65%~70%左右,年产值可达8000万元。”江苏联城文化用品有限公司生产主管高昌盛介绍说。

乘着数字时代发展机遇,江苏联城积极拥抱数字化新浪潮,探索实施“智改数转网联”,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新型注塑机、打印切割一体机等智能化设备,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先后获批“江苏省2024年度专精特新企业”、徐州市企业技术中心、徐州市工程技术中心等荣誉称号。

聚焦可持续发展,打造生态循环产业链

江苏振丰环保集团位于顺河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一家集固废资源化、余热及光伏发电、绿色建材制造、清洁煤炭加工、环保再生纸、智能水运物流、工程建设等业务于一体的环保高科技企业。

围绕丰县“工业立县、产业强县”的重大战略部署,江苏振丰积极推进与中国科学院大学、国家环境保护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中心、国家环境保护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工程技术中心等一流科研院所合作,依托“中科振丰环境科技研究院”创造性地设计了生态环境导向(EOD)发展模式。

多年来,公司致力于打造“产品制造+固废处置+技术研发+工程建设+智能物流”生态产业链,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建成全国领先的7.2亿块烧结砖制造系统,实现“原料预处理无尘化”“制砖工艺无人化”“烧结温度智能控制”。通过先进预处理工艺,协同处置116万吨煤矸石、52万吨污染土、42万吨污泥及3.6万吨河道底泥,配套环保设施实现污水、固废零排放,废气达标排放。同时,公司建设煤矸石热值余热发电项目,年发电8400万度,新增年产值10亿元。

探索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

近日,顺河镇齐庙村探索推进的“莲鱼共作”特色种养基地迎来首年丰收季。30余亩“太空莲36号”水果莲蓬颗粒饱满、清甜香嫩,盛开的莲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村民们手提水桶、踩着水走进没过小腿的荷塘,熟练地拨开层层荷叶,弯腰采摘成熟的莲蓬,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今年3月份,在省委驻丰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协调支持下,我们积极盘活村集体土地资源,利用30余亩土地种植‘太空莲36号’水果莲品种,采摘周期从7月份持续到10月份,这个品种具有观赏性强、口感佳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齐庙村党支部书记张敏敏说。

记者了解到,该基地创新采用了“莲蓬+小龙虾+桃树”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良好成效。与传统种植模式相比,不仅能够有效提高产值,更通过亲子研学、采摘体验等方式,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下一步,齐庙村将持续创新发展农文旅产业项目,充分利用农产品销售公司,拓展产业链条,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同时,深度融合农业与旅游、文化产业,打造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休闲体验、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综合体。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