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彭颂珂 通讯员 吴尘 刘亚翔 )进入暑期,丰县赵庄镇大刘集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总能听见孩子们清脆的笑声和琅琅读书声。一批从村里走出的大学生志愿者,带着对家乡的热忱自发办起了“爱心暑托班”,不仅为村里的孩子们搭起快乐天地,更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温度直抵人心。在这场双向奔赴里,收获了属于各自的“成长记”。

每天清晨,大学生志愿者们早早抵达实践站,开启一天的忙碌生活。刘丁耐心地整理书架,拿起童话书与孩子们热烈地讨论着故事里的精彩情节,引导他们在书页间探索真善美;作业辅导课教室内只有笔尖落在纸上的沙沙声,高一新生任雨晴遇到难题时,刘舒俯身为她梳理解题思路。“这里的学习环境好,还有哥哥姐姐帮我们辅导作业,这段日子太有意思了,学习也进步了不少,真难忘。”任雨晴的话,道出了孩子们对这个暑托班最真挚的喜爱。

对于村里不少家长来说,暑托班切实解了他们的“燃眉之急”。大人们忙着务工或农活,暑假里孩子没人看管总让人牵挂。如今,孩子们在暑托班有陪伴、有辅导,家长们也没了后顾之忧。

暑托班的课堂远不止于书本。大学生志愿者们还精心准备了防溺水安全讲座,他们举着橙色救生圈详细讲解救生要领,手把手教孩子们抛绳动作,把枯燥的安全知识用生动有趣的话语变得简洁易懂。孩子们聚精会神地聆听,跟随志愿者不时比划动作,让安全意识在互动中悄然扎根。
这场暑托班,对大学生们而言,更是一次珍贵的成长回忆。“我以前挺内向的,通过这次暑托班,感觉表达能力好多了,心里也特别充实,这个暑假一点都不无聊。”刘丁笑着说。刘舒也深有感触:“和小伙伴们一起筹备活动,友谊更深厚了。不仅帮了小朋友,自己也在成长,看着他们在玩中学、开心生活,特别有成就感。”

家长们的笑容,是对暑托班最好的肯定。“孩子们在这既能学知识、交好友,还能感受到村里的关怀,我们一百个放心。”村民吴秀玲看着孩子每天带着笑脸回家,手里攥着刚画的画、记满笔记的练习册,心里感到特别高兴。
如今,大刘集村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不断拓宽服务效能,打造家门口的“文化充电站”,让互帮互助理念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村民日常生活。“下一步,我们要充分利用寒假、周末等节点,举办各类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实践站真正发挥传播新思想、服务村民的阵地作用,满足村民们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村党总支书记李红书表示。
这个夏天,不仅“填”满了返乡大学生与乡村孩子们的假期空白,更让“宣传、教育、服务、凝聚”的文明实践初心,在双向成长中愈发清晰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