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虎头鞋:一针一线绣出民间“针”功夫
2025-08-13 17:51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记者 张扬 通讯员 余孙宁 武佩剑 陈士洲) 8月11日,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魏集镇陶河社区虎头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宝琴、郭永芝等人正在利用农闲期间,加紧缝制夏氏虎头鞋,赶制的虎头鞋将在“文明徐州·点亮星夜”主题活动暨非遗小屋现场展示。

活动现场,来自各镇和城区居民络绎不绝,看到虎头鞋后爱不释手、纷纷称赞。“看这鞋的针线活真是绣出民间‘针’功夫,孩子穿上虎头鞋能挡灾避祸、平平安安长大。”懂行的居民王女士高兴地说道。

虎头鞋是一种寓意深远、古朴精美的民间艺术品,蕴藉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陶河社区夏庄组有着悠久的虎头鞋制作历史,制作技艺别具一格。

一针唤醒旧时光​

王宝琴与虎头鞋的缘分,藏在南京同仁医院的走廊里。15年前,她带着外孙女看病时,瞥见一位小朋友脚上的虎头鞋,突然想起祖母坐在油灯下纳鞋底的模样。

“当时就想自己也做一双试试,心里头直痒痒,赶紧回家找碎布。”她笑着说,第一双鞋缝得歪歪扭扭,虎嘴歪到了耳朵上,外孙女却天天穿着不肯脱。​

在南京带娃的三年里,王宝琴的针线笸箩从没离过身。清晨送孩子去幼儿园后,她就坐在家中缝制,节假日时拿去售卖,没想到大受欢迎,不仅被家长们抢购一空,甚至还有人提前预订。虎头鞋做工复杂,都要靠一针一线缝制而成,王宝琴老人怀着对亲人的感情以及十二分的兴趣习得了这样一门老手艺。

从南京回到魏集镇后,王宝琴对制作虎头鞋的热情依旧不减,还将这门手艺进一步拓展,延伸出了虎头帽、虎头枕、虎肚兜、老虎玩具和报春鸡、平安逗、提篮鞋等。同村的妇女看到这些精致又有趣的手工艺品,纷纷向王宝琴请教学习,其中年龄最大的谢金玲已经80岁高龄。

千针纳出致富路​

“别看一双虎头鞋不过巴掌大小,但每道工序都特别复杂。”王宝琴说,做这种虎头鞋最难的地方,就是要显示出虎的威猛,抓住它的五官,像虎嘴、眉毛、鼻子、眼睛等,运用刺绣的工艺表现出来“虎虎生威”和可爱、灵气等特点。​

如今,王宝琴的手艺成了稀罕物,夏氏虎头鞋深受市场青睐,远销北京、上海、南京、包头等地。

“王宝琴的祖母以前是村里有名的虎头鞋手艺人,村庄四邻都夸她做的鞋既精致又耐穿。王宝琴从小耳濡目染,也最得祖母真传。她不仅继承了祖母的技艺,还将其发扬光大。”王宝琴的邻居夏同长说,王宝琴的孙媳郭永芝接过老人的手艺,对虎头鞋的样式进行改进,拓宽销路,带领村民们一起走上致富路。​

为推广夏氏虎头鞋制作技艺,让这门非遗手艺被更多人知晓,今年4月,魏集镇政府在陶河社区建立了魏集镇夏氏非遗虎头鞋工作坊。王宝琴在保留传统虎头鞋韵味的同时,把部分复杂的刺绣改为电脑绣制,提高了生产效率。

“我们通过建立非遗工作坊、引入设备等方式,加强非遗保护力度,助力传统技艺传承,同时拓宽了虎头鞋的销售渠道,让老人们劳有所得。”魏集镇文化站长仝兵说。​

虎头鞋因祈愿孩子美好成长而生,在王宝琴和郭永芝等一代代手艺人手中得以继续传承。

“一针交织亲情,一线期盼成长。”王宝琴表示,希望小朋友们穿上非遗虎头鞋,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更希望将“针”功夫手艺融入时代潮流,让这门老技艺在新的时代里焕发更多光彩。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