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一老一小”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幸福,是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徐州市云龙区人大子房街道工委始终将“一老一小”服务保障作为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重要抓手,用实实在在的举措为“夕阳红”添暖、为“朝阳升”护航,让民生福祉落地生根。
暖胃更暖心 守护“最美夕阳红”
2024年底,金狮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的选民接待日,多位老人反映了“做饭难、吃饭难”的生活困扰。区人大代表张军记在心头,牵头成立“助老服务民主协商小组”,挨家挨户走访小区老人,深入了解需求。通过云龙区“局长走进人大代表之家”活动,在区民政局指导下,社区巧妙整合场地,最终让老年助餐服务落地生根。
从选址到运营,代表们全程参与。食堂不仅选址便利,营养均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老人推出梯度优惠,还特别为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运营以来,日均服务老人超过50人次,被老人们亲切地称为“幸福驿站”。

在响山社区,一排崭新的彩虹凳成为老人们休闲的“暖心站”。区人大代表张丰歌在接待选民时了解到,社区缺乏适老化休憩设施,立即协调申请专项资金。从方案设计到安装验收,仅用两周时间就完成了10个彩虹凳的安装工作。这些凳子不仅采用防滑防潮材质,还特别加装了扶手,充分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需求。王大爷每天都会带着孙子来这里晒太阳:“这凳子坐着舒服,更让我们感受到社区的温暖。”

托举新希望 呵护“成长拔节声”
“妈妈快看,这是我做的香包!”在圆梦社区暑托班的成果展示会上,8岁的小雨兴奋地向家长展示。这是子房街道针对“一小”群体推出的特色服务 ——暑期托管拓展课程。这背后同样有人大代表的默默助力。在“民呼我应”平台上收集到的双职工家庭放假孩子没人管的诉求后,人大子房街道工委迅速组织代表们座谈研讨,召开多方协调会,联合社区、学校、文化站等资源,推动开设了“文化薪火 童心港湾”暑托班。
“把娃放这儿,比在家还放心!”家长们接孩子时总笑着说。课堂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教孩子们在香包里塞进驱蚊草药,语文老师带他们在石阶上写诗,消防站的蓝朋友教大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模拟逃生。暑托班为家长们解了 “后顾之忧”,也让成长的路上有了更多书香与欢笑。今年暑期,圆梦社区暑托班共开设课程60节,服务辖区青少年15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显著增强。

久久为功:以“人大之为”书写“民生之答”
民生工作贵在坚持,重在实效。人大子房街道工委建立起“调研—建议—督办—反馈”的闭环工作机制,确保每项惠民举措都能落地见效。20名老人组成的“银发志愿者”服务队,定期上门走访高龄独居老人;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月开展慢性病防治讲座;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课程陆续开设……一件件实事,串起了“一老一小”的幸福链条。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人大子房街道工委主任杨明星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习实践活动,用精准服务与务实行动,让“一老一小”的幸福底色更亮,以“资于人”的成效书写基层民生新答卷。(牟雪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