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进入夏季以来,徐州市泉山区七里沟街道以持续开展污染防治攻坚战“夏季攻势”为抓手,聚焦夏季环保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精准发力靶向施策,通过绘制“三色”管控图、实施“三化”工作法、盯紧关键三小时等措施,全力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绘制“三色”管控图,织密环保“防护网”
七里沟街道以创新绘制“大气污染治理精细化管控图”为切入口,打造“生态环保监管圈”。监管圈以国控站点为中心,分别在距离站点500米、1000米、1000米外的距离划定管控区域,确保区域内重点管控对象全覆盖;同时,大力推行“紫红黄”三色分级管控,详细列明各级区域内的污染源、扬尘治理重点项目、管控措施等情况。据七里沟街道环保办负责人丁梅林介绍,街道按照“三色管控图”对辖区生态环境各领域监管对象实施分级建档,建立“一点一档”和“一类一策”两本账,从“疏、攻、治”三方面入手,积极解决生态环保堵点、难点、痛点问题。据了解,目前共设置紫色管控点41个,红色管控点43个,黄色管控点15个。
实施“三化”工作法,按下环保“常态键”
七里沟街道通过“宣传+巡查+处置”三步走,构建起常态化、无缝隙的治理体系,确保源头根治、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置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环保宣传“多元化”。街道整合现有资源力量,组建环保志愿服务队伍,通过进工地、进园区、进市场等形式常态化宣传生态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环保知识。同时积极发挥公共LED屏、社区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媒介作用,积极推送相关环境保护知识内容,以多层次立体式宣传提升辖区干部群众的环保意识。
日常巡查“网格化”。建立“党建+网格+大数据”全覆盖环境网格化巡查模式,配备环境监管网格员18名,明确网格员环境监管责任和工作内容,实现网格员对各自网格区域的全方位覆盖、无缝隙管理,确保网格边界清晰、责任主体明确、目标任务具体。网格员每日对网格区域至少巡查1次,对发现的环境隐患做到第一时间记录上报、第一时间有效处置,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问题处置“联动化”。街道以工地扬尘、餐饮油烟、噪声污染、裸土垃圾、排污排水等环境领域突出问题处置为导向,以“信息共享、定期会商、协同监管”为主要方式,密切联动相关职能部门、社区、第三方机构及企业主体,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生态环境问题处置联动格局,全面开展生态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工作,有效推动解决了中建五局在工地增设监控点位、汽修行业危废安全处置等问题,持续提升大气污染防治水平。
盯紧关键三小时,拧紧环保“安全阀”
七里沟街道辖区工地多,每天清晨是工地作业高峰时段,特别是随着大型机械启动、土方作业开启、车辆频繁进出,是噪音、扬尘污染投诉的高发期。为此七里沟街道将环保巡查工作重心进行调整。充分发挥“大数据+铁脚板”的作用,在每天6:00至9:00的关键三小时的时间段里,组织巡查队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重点施工区域开展巡查。
在线下巡查中,巡查队员们每天深入施工现场,督促各工地雾炮、喷淋设备按要求开启,督促工地路面及时洒水保持湿润状态,仔细查验渣土运输车辆冲洗设备运转情况,确保车身、车轮不带泥上路,确保裸土防尘网覆盖严密、无破损等“六个百分百”措施落实到位,并对过早施工或违规使用高噪音设备的行为及时叫停,七月至今已发现12处问题,均责令整改。在开展线下巡查的同时,街道还安排专人每天及时关注区扬尘管控工作微信群、智慧工地监测平台系统,做到无漏登,对发现和推送的问题迅速告知有关工地及时整改,实现对工地动态管控、精准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