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以前大清早最怕被狗叫声吵醒,散步踩到‘地雷’更是烦心,看到没牵绳的大狗心里直打鼓。”回忆起这些过往,徐州市云龙区彭城街道建南社区养育片区的居民张阿姨不禁微微皱起了眉头。如今,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饲养宠物已然成为一种流行风尚,但不文明的养犬行为也随之滋生,不仅污染了环境,还严重干扰了他人的生活。对此,建南社区高度重视这一关乎社区治理的重要课题,以宠物治理为突破口,全力开展全方位、多元化且专业化的服务工作,致力于构建和谐美好的社区生态系统。

居民共治是涵养文明风尚的关键所在。文明养犬,关键在于“人”。建南社区并未采取简单粗暴的“一刀切”方式,而是创新推出了“睦邻养犬公约”协商机制。借助线上网格群和线下楼栋恳谈会的平台优势,联合辖区派出所以及居民自治委员会的力量,广泛收集养犬户与非养犬户的意见与建议。经过多次反复研讨与修改完善,最终形成了一份包含“主动登记、牵好犬绳、及时清便、制止扰邻、定期免疫”等十条核心条款的公约。
“这份公约可是我们自己共同讨论确定的,遵守起来自然更有认同感。”志愿者代表刘军满怀热情地说道。目前,公约的宣传推广以及责任书的签署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全面铺开。
与此同时,建南社区的志愿者巡逻队也积极投身到行动之中。他们在早晚遛狗的高峰期坚守岗位,耐心引导居民规范遛犬行为,大力宣传公约内容,及时调解偶尔出现的小摩擦。一旦发现遗留在地上的犬便,他们主动清理干净。志愿者们的辛勤付出,用实际行动向广大居民传递了一个鲜明的信号:文明养犬能够让社区变得更加美好,邻里关系也会因此更加和谐融洽。

考虑到部分居民在养犬知识方面存在盲区,社区还贴心地联合辖区内的宠物医院,为各位“铲屎官”提供了一系列便民服务,包括疫苗注射、登记办证等。开办“宠物课堂”,邀请专业人士详细讲解宠物行为训练技巧、疾病预防知识,并安排法律顾问对现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深入解读。
“以前看到没牵绳的大狗,心里直发怵。现在好了,大家基本都牵着,狗狗也乖,带小孙子下楼玩放心多了。”非养犬户张阿姨的话,道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
在建南社区,“文明养犬”不再是一句口号。从最初的积极倡导,到如今居民们的自觉规范践行,这一转变不断激发着大家的共治热情。文明风尚的形成,正是源于这些看似微不足道却润物无声的日常努力。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少数居民意识不足、大型犬管理难度等挑战。下一步,建南社区将继续深化“空间友好、多元共治、暖心服务”的模式,计划探索引入专业宠物机构的行为矫正服务,巧妙化解人宠共居的“甜蜜烦恼”,不断让文明养犬真正从“要求”变成“习惯”,成为社区最温暖的底色。(刘扬 仝瑶)
睦邻养犬公约
牵绳遛狗不掉链 文明公约记心头
宠物粪便随手清 公共场所更洁净
依法养犬需登记 定期疫苗别忘记
犬吠要及时安抚 和谐邻里一家亲
禁犬场所遵规章 猎犬巨犬勿饲养
流浪犬只齐救助 爱心领养不遗弃
践行条例新风尚 共筑幸福文明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