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教师是教育质量提升的核心力量,如何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教师发展路径?徐州市云龙区给出了答案。近日,由该区教师发展中心报送的《聚合·共力·互益:以专业教研社群建设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案例,在江苏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创新案例“师资建设”类目中位居榜首,这一荣誉背后,是云龙区在教师队伍建设上的系统性探索。
三大“大招”破题 构建教师成长生态
“分层建群、多元赋能、闭环管理”,云龙区教育局以“三大举措”,搭建起教师发展的坚实框架。
分层建群,搭建成长“金字塔”。以江苏省“十四五”教师发展重点课题为引领,云龙区构建“竞秀—深耕—领军”三级教研社群体系。“竞秀社群”聚焦青年教师基本功与教研力提升,助其快速“站稳讲台”;“深耕社群”围绕新课标落地与课题研究,推动骨干教师向研究型转变;“领军社群”由名特优教师领衔,承担课程开发与团队引领任务,形成“传帮带”效应。目前,通过“名师工作坊”“跨校教研联盟”等形式,学科优质资源已实现区域内流动共享。



多元赋能,从专业到“全人发展”。在云龙区,教师发展不仅限于专业能力提升。云兴小学教育集团每月组织教师解读课标、研读儿童理论,通过“同课异构+数据化评课”,以学生参与度、发言质量等数据为依据优化教学策略;中学语文兼职研训员戚明亮带领的团队申报江苏省基础教育内涵建设项目,以文化传承视角探索语文教学,推动教师在学科育人中实现职业认同与生命境界提升。
闭环管理,激活“高效共同体”。为避免教研社群成为“临时拼盘”,云龙区建立“入群—培育—进阶”全周期管理机制。研训员深入课堂跟踪指导,通过专家问诊、成果发布会促进教研成果转化;2023年实施的中小学专兼职教研员聘任制,遴选14位兼职教研员,覆盖全区域各学段全学科。同时,激励教师成为社群“重要他人”,推动发展动力从“要我发展”转向“我要发展”。
教研赋能结硕果 数据印证“成长”成效
教研社群聚智赋能,已成为云龙区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2024年以来,该区20名教师获省级以上教学竞赛奖项,35名教师获市级基本功比赛一、二等奖,11节基础教育精品课入选部级精品课;近两年承办32场市级教学研讨活动,开展216场区域大教研;在徐州市首届优秀教研组评比中,7个教研组上榜,数量全市第一。


从青年教师“拔节生长”、骨干教师“破茧成蝶”到名优教师“集群引领”,这样的成长轨迹在云龙区随处可见。汉源小学数学教师张亚楠通过教研社群,三年内相继斩获省基本功、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实现从优秀教师到名优教师的跨越;太行路小学校长吴凡带领的“领军社群”成员承担多项省市级课题,推动“实践导向—正向评价”理念在区域内落地。

通过研究课标教材、学生学情、教学方法,云龙区促进教师成长、学生发展、质量提升,提升课堂效率、作业设计、科研能力,构建起云龙区“四学课堂”新样态。
深耕教研文化、培植社群品格,实现“聚合”;汇聚多元力量、实现思维攀登,达成“共力”;最终形成时空互补、知行互融、生命互促的“互益”生态,力促优质均衡,彰显教育公平。
接下来,云龙区持续将教研根植于“人的全面发展”土壤,催生面向未来儿童、未来教师、未来教育的蓬勃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