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党员徽章只有小拇指指甲盖那么大,却藏着比大山还重、比星星还亮的故事……”7月24日下午,在徐州市泉山区爱心公益暑托班的教室里,一场特别的“党课”正温暖进行。泉山团区委组织的“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青年讲师团成员许滨铄,正用一枚3.7克的党员徽章为引,为孩子们讲述中国式现代化的青春注脚。

“理论宣讲”遇上“童言童语”,3.7克里的信仰传承
“原本以为给小朋友讲理论会很枯燥,没想到用他们能听懂的‘小秘密’打开话匣子,效果特别好!”主讲人介绍,为了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活”起来,特意以党员徽章的重量为切入点,通过“一粒种子”“一颗太阳”“一朵浪花”“一颗露珠”四个具象化故事,将抽象的精神内核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成长启示。
故事里,有“我想试试看”的勇气,从嫦娥六号首取月背月壤的航天团队,到童年连玩具飞机都没见过的火箭工程师奶奶;有“我来保护你”的温暖,18岁守边烈士陈祥榕“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日记;有“我要帮你呀”的心意,云南大山里创办免费学校的张奶奶,和如今接力返乡任教的“银发教师团”;还有“我和你一起”的陪伴,因公牺牲的黄文秀书记,与如今扎根乡村的“新黄文秀”们……

“原来党员徽章是好多好多人的爱加起来的重量!”暑托班里,10岁的王绮泽摸着自己胸前的红领巾,郑重地说,“我长大了也想当老师,把知识带给更多小朋友。”
青春宣讲“沉下去”,让中国式现代化扎根基层土壤
此次宣讲是泉山团区委推动青春力量融入基层治理的创新探索。“我们希望通过‘小切口’讲‘大道理’,让青少年在共情中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刻内涵,更让青年讲师团成为连接理论与基层的‘桥梁’。”泉山团区委书记王昌表示。
此次走进爱心暑托班,正是将理论宣讲与民生服务结合的缩影——既为孩子们送上“精神大餐”,也为参与暑托班服务的青年志愿者搭建实践平台,推动“理论学习+志愿服务+基层治理”的深度融合。

江苏师范大学暑托班志愿者宋洁茹感慨,“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的责任就是把‘我想试试看’的勇气、‘我来保护你’的担当,转化为服务基层的具体行动,让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图景在社区、在乡村落地生根”。
徽章里的“未来重量”,青春动能激活基层活力
宣讲尾声,孩子们纷纷举起自己的手表示——“我想当航天工程师”“我想建更多山区小学”“我想和黄文秀姐姐一样帮助更多人”……这些稚嫩的声音,恰是中国式现代化最生动的注脚。
“党员徽章的重量里,有航天城里熬红眼睛的坚守,有雪山界碑前挺直的脊梁,有大山课堂里不灭的烛光。”许滨铄在总结时对孩子们说,“3.7克是共产党员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当儿时的愿望变成现实,当更多青年接过接力棒,这枚徽章就会越来越重。”

接下来,桃园街道将持续深化团区委“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系列活动,通过“理论宣讲进社区”“青年实践到一线”等载体,推动更多青年在基层一线感悟理论伟力、锤炼过硬本领,让青春在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