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在市域产教联合体与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政策引领下,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学院“数智研创团队”以“专业立足实践、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线,通过顶岗实习深度参与徐州地铁6号线项目,协同企业人员实现了技术方案的多项突破,生动诠释了“专业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的育人体系。

在顶岗实习期间,团队成员依托岗位职责,在校内外指导教师的引领下,深度融合自身专业知识,在方案设计阶段,通过为期45天的现场踏勘与文献研读,累计采集施工区域地质数据300余组、分析同类项目案例28个,凝练问题,对初步设计方案提出了建设性优化建议并推动其落地实施,成功孵化出多项创新成果。
在土建施工完成后的二次复核环节,团队引入智能测量机器人技术,破解了传统人工测量效率低、误差大的行业痛点。该设备搭载AI视觉识别算法,可自动模拟人工靠尺、角尺的测量逻辑,对墙面垂直度、天花平整度、门洞口方正度等20余项指标进行毫米级精度检测。其核心优势在于通过深度学习模型滤除管洞、线管等干扰因素,实现复杂场景下的“无接触式”测量——在某换乘站施工中,仅用2小时便完成传统方法需8人/天的测量任务,数据准确率达99.7%,为后续装修施工提供了精准数据支撑。
在方案论证阶段,根据专家提出的修改建议,指导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和设计院的集中研讨,参与完成了新型通风方式的方案设计,该方案最终被甲方采纳,学生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专业自豪感也油然而生。在面临现场突发情况,需要进行即时修改反馈,团队成员立足不同岗位工作内容,相互协同,共同完成方案修正,彰显团队精神。

在接到空间界面设计优化任务后,团队成员根据甲方展示文化素材的需求,以生态元素为设计灵感,进行元素推导;充分利用AI智能工具等数智化手段生成概念方案,提取形态特征,简化后与几何造型结合,既保留其灵动,又添现代设计利落感,为项目空间注入自然韵律与艺术气息,实现自然元素与工业场景的和谐共生。

此次顶岗实习活动,团队成员以“专业立足实践”为思想引领,立足于现代建筑对高效系统的技术需求,参与设计的方案可直接应用于实践,能够有效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产出的成果体现了“满足高质量、力求高效益”的创新理念,为高密度城市空间中的建筑表皮设计提供了兼顾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和可持续性价值的解决方案。(蓝亦睿 张鹏 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