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云龙区子房街道:“妙”用张良智慧 赋能基层治理
2025-07-22 11:07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在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有一个因张良(字子房)“吹箫散楚兵”的历史典故而得名的街道,承载着两汉文化的深厚底蕴,它就是子房街道。

如今,这里正将“千古谋圣”张良的智慧,转化为破解老旧小区治理、矛盾调解、养老服务等现实难题的“金钥匙”,在新时代基层治理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创新之路。

文化浸润 让千年智慧落地生根

“年轻人,去把我的鞋给我捡过来……”铁工社区的活动广场上,一场“张良智慧传承有我”:“圯上受书”情景剧正在上演。古装扮相的“张良”对着“黄石公”恭敬作揖,生动再现了这一流传千年的历史典故。这场别开生面的演出,不仅让居民们沉浸式触摸历史,更悄然播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

为了让张良文化不仅“活”起来,更能“深”下去,子房街道还将文化传承与基层治理相结合,推动传统文化在新时代背景下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为帮助基层工作者深入理解张良的治世智慧,子房街道特别邀请徐州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海航作专题授课。

“张良善于谋划,基层治理同样需要前瞻性思维,只有科学规划、精准施策,才能推动工作高效开展。”周海航以张良的传奇人生为脉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张良的处世哲学和现代治理的应用场景。在场的基层工作者深受启发,纷纷表示要将这些智慧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不断提升治理效能。

从“张良文化大讲堂”进社区到“我眼中的张良”宣讲活动,从“传承好家风”活动到高校专家专题授课……今年以来,子房街道掀起传承张良文化热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系列活动让张良的故事深入人心,也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建强阵地 让治理温度可感可触

在一系列社区活动有序推进的同时,子房街道同步加快了实地化阵地建设,推动社区治理向纵深发展。

“今天请大家来,主要是商讨如何进一步加强小区的安全巡逻工作。”在圆梦社区新落成的“睦邻会客厅”里,社区召集王杰义警队队员开展了一场协商议事会。大家一言我一语,围绕小区安全建言献策,现场气氛活跃。

“睦邻会客厅”设立在社区一处原本废弃的场地,经过社区与居民的集思广益,现已改造为集议事、交流、休闲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每天这里都会开放,成为居民之间情感交流、信息互通、问题协商的“家门口议事厅”。

漫步子房街道,“张良文化长廊”更成了一道独特风景线。长廊两侧的图文展板,生动讲述着张良智取、礼让、忠义的典故。清晨傍晚,常有居民驻足品读,孩子们围着老人听故事的场景,让历史智慧在当下生活中焕发新生。

通过这些扎根社区的实体阵地,子房街道将社区治理的触角延伸到居民身边,让治理更有温度、更具实效。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治理载体,不仅提升了社区的安全与文明水平,更激发了居民的参与热情与主人翁意识。

在共建共治共享的道路上,子房街道正稳步前行,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和谐、温暖、有序的幸福家园。

以史为鉴 让治理难题迎刃而解

在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治理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子房街道进一步挖掘“千古谋圣”张良的治世智慧,提炼出“六大智慧”治理理念,将其转化为基层治理的鲜活实践,破解了一系列民生难题。

铁工社区作为典型的老龄化老旧小区,在健康管理年的建设需求下,社区广场花园改造成为居民关注焦点。

然而,居民诉求多样、众口难调:“我想多加几个休闲座椅!”“我建议扩展健身空间。”“改造不能破坏小区的绿化!”……面对这些分歧,铁工社区搬来张良“劝封雍齿安抚群臣”的故事:“张良这一计的核心就是平衡各方利益才能促进和谐。咱这广场,得让老的少的都满意。”

社区以“议事长廊”为平台,启动“倾听—磋商—共识”三步工作法,经过两个月共三轮协商调整,最终形成了兼顾多方利益的综合方案,让居民真切感受到“自己的事自己说了算。”

这样的智慧实践在子房街道俯拾皆是。学“圯上受书”的谦逊耐心,梁庄社区网格员逐户走访、反复协商,解决了津浦花园管道堵塞的“堵心路”;循“鸿门宴脱险”的借力之道,铁刹社区促成开发商增建车位、引入智能道闸,化解了奥运城小区和古槐园小区的停车难题;承“火烧栈道”的创新思维,金狮社区引入专业养老企业,让老年助餐服务既暖心又贴心;沿“约法三章”的治世理念,铁花社区“银发传薪火”品牌让敬老爱老成风,老年志愿者成了社区治理的重要力量;效“定都关中”的因地制宜,圆梦社区推行党员积分制、打造“红色合伙人”,让邻里关系更和谐。

从历史中汲取治理智慧,用智慧破解现实难题。子房街道通过“以史为鉴”的创新实践,不仅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更激发了居民自治活力,走出了一条具有文化底蕴和时代特色的基层治理新路径。

从管道疏通到停车有序,从养老助餐到社区和谐,千年文化智慧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子房街道以张良智慧为魂、以创新实践为笔,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中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感。未来,这里将持续深耕本土文化,让历史智慧在基层治理中焕发持久活力,为建设幸福徐州贡献更多“子房智慧”。(邓璇 马晓萌)

标签:
责编:夏禹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