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7月18日上午,徐州市云龙区潘塘街道孙店社区小广场热闹非凡。居民们提着捆扎整齐的纸板、分装干净的塑料瓶,脸上带着笑意自觉排起长队。工作人员一边麻利地清点登记,一边将牙膏、洗洁精等日用品递到居民手中。

“起初觉得垃圾分类麻烦得很,现在越分越顺手了。”孙店社区的钟大娘拿着刚兑换到的洗洁精,开心地说道。“现在环境越来越好,还能用垃圾换东西,真是一举两得的好事啊!”这生动的一幕,正是潘塘街道垃圾分类工作落地生根的鲜活缩影。
近年来,潘塘街道始终将垃圾分类作为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的“关键小事”。通过多维度精准施策,让这项“新要求”逐步沉淀为居民的“老习惯”,在街巷间绘出一幅绿色生态画卷。

曾经,露天垃圾池散发的异味是居民心头的“烦心事”。如今,这样的场景已成往事。街道建成标准化垃圾集中收集点、误时投放点,四色分类桶整齐排列,覆盖辖区的主要道路与集中居住区,居民投放垃圾“抬脚就到、分类即投”。专业清运队伍每日定时收运厨余垃圾,严格执行“分类收集、专车运输”机制,从源头上杜绝“前端分类、后端混运”问题,让“洁净美”成为社区环境新常态。
硬件到位后,更需理念扎根。潘塘街道打出宣传“组合拳”,让垃圾分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工作人员与志愿者组成宣传小队,挨家挨户发放宣传彩页,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居民讲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意义,耐心说明分类注意事项;社区广播不定时播报分类知识,宣传栏定期更新政策解读与趣味内容,让环保理念抬眼可见;在社区举办的各类节日活动中穿插垃圾分类有奖问答、互动游戏,让居民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巩固所学知识,增强参与感与积极性。

垃圾分类的种子,更要在孩子心中发芽。在潘塘教育幼儿园开展“大手牵小手,垃圾分类齐动手”活动,用“红危危”“蓝宝宝”可爱称呼,帮孩子们轻松记住四色垃圾桶“分工”,垃圾卡片游戏让分类知识扎根。在云龙新城实验学校,操场设“环保闯关矩阵”,举办环保时装秀。街道“21天垃圾分类打卡行动”,让孩子们化身家庭环保“监督员”,带动家庭分类准确率提升40%。如今,“家校社”的力量持续汇聚,让更多人加入这场环保接力。
“垃圾分类看似小事,实则是提升生活品质的关键。从最初的不习惯,到如今越来越多人主动参与,离不开持续的宣传引导。下一步我们要把工作做更实更细,让家家户户在整洁环境中收获实实在在的幸福感。”潘塘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局局长王为鹏表示。(赵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