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实践|探寻徐州大运河文化脉络,感受传承魅力
2025-07-17 14:24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7月11日至13日,南京财经大学磷光同行实践队的五名学生记者循徐州大运河脉络,从历史地标到生态新貌,从文物古迹到非遗传承,开展了一场以“运河为纽带、民族共同体为旨归”的深读之旅。

千年水脉,曾贯通南北、汇通各族,见证商贸互惠、文化共生,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流动史诗。今日的徐州,正以生态岸线、非遗工坊、社区课堂,把古老的融合基因转化为当代的团结实践。记者团通过实地调研与互动传承,打捞记忆、激活认同,探寻大运河文化在新时代如何继续凝聚人心、汇聚力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可持续的徐州方案。

7月11日清晨,溯源之旅自京杭运河江苏段“北大门”——蔺家坝船闸启动。该闸以“最美运河地标”著称,集中呈现内河航运的高效之能与历史人文之韵。村支书现场导览,系统阐释船闸沿革及现行调度机制;管理处负责人结合实时运行数据,详细介绍了船闸在保畅通、促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枢纽功能。随后,记者团实地采访沿岸居民,从他们口中聆听运河古往今来的故事,了解到运河不仅是交通运输的要道,更是沿线百姓生活的纽带,见证了无数次民族交流融合的瞬间。

7月12日,探寻焦点转向运河文化的当代传承。在孟家沟港,这座承载着区域物流与经济交流重任的港口,记者团实地调研岸线生态恢复成果:如今的工业岸线草木葱茏,货运码头与生态湿地相映成趣。“既要让运河‘活’起来,更要让它‘美’起来。”工作人员的介绍,道出了徐州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生态优先、活化利用”的发展理念。

当天下午的非遗体验环节同样内容充实、趣味十足。在苏电社区活动中心,徐州香包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细致讲解了香包制作中不同香料搭配的门道,如艾草、丁香、薄荷等的功效与配比技巧,现场展示香包从布料裁剪、香料填充到刺绣装饰的完整制作流程,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7月13日上午,记者团成员吴悠、蔡响响在苏电社区开展了一场以“筑牢民族共同体,深挖大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公益课堂,让暑托班的孩子们近距离感受大运河文化的魅力。课堂上,孩子们踊跃发言,从“我坐过船”到“能运来好多吃的”,童言童语勾勒出运河的生动模样。为了加深孩子们对运河文化的理解,记者团成员李丛峻还特意准备了一道图文并茂的数学题,巧妙地将知识与运河航运实际相结合,不仅激发了孩子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更让他们直观感受到数学在理解运河航运等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在解题思考中加深对大运河文化的认知。

7月13日下午,记者团一行走进丰财街道三角线社区“红石榴”家园,在社区工作者的引导下,沉浸式体验了一场融合家风传承、岁月记忆与道德力量的文化之旅,那些流淌在时光里的故事与精神,让人久久难忘。

此次徐州大运河文化探寻之旅,既是一次历史回溯,更是一场现实观察。从船闸的轰鸣到非遗的幽香,从课堂的互动到社区的共鸣,记者团深刻感受到大运河不仅是一条物理的河道,更是一条流淌着文化基因、凝聚着民族精神的“文脉”。它的故事,正在当代人的守护与创新中,续写崭新篇章。(吴悠)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