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七月,徐州市睢宁县魏集镇张铺村140亩“阳光玫瑰”葡萄园内,沉甸甸的果实缀满藤架,丰收在望。眼下,正是套袋护果的关键农时,持续的高温却让基地负责人辛仕兵眉头紧锁——人手告急!
消息传至魏集镇人大,一支由镇机关人大代表和辖区党员志愿者组成的特殊队伍迅速集结。7月9日上午,他们顶着烈日走进田间,化身“临时果农”。在技术员指导下,他们动作由生涩渐至熟练,托稳饱满的葡萄串,小心地从底部套上专用果袋,轻轻上提,一串串“阳光玫瑰”便穿上了“新衣”。

“这袋必须赶在30度前套上!”辛仕兵边忙边解释。这层薄薄的屏障,是葡萄品质的守护神——防菌防虫,护住果粉,更能锁住糖分与独特香气,让果实光彩照人、身价倍增。去年,他的葡萄正是凭借这份精心呵护,以最低八元、远超市场普通三、五元的价格,直供全国大型水果商超“百果园”。“控产量,才能提品质、保香度,”辛仕兵笃定地说,“品质和销路,缺一不可。”

“人大代表就是要脚沾泥土、心系产业!”魏集镇人代表袁林擦着汗水道出的心声。面对缺工的燃眉之急,代表们闻讯而动,化身“田间帮手”,这看似简单的套袋作业,实则是守护葡萄品质、保障果农收益的关键一环。望着穿梭于藤架间忙碌的身影,辛仕兵对今年收成信心满满。
这份信心,源于代表们“零距离”的履职实践,更根植于魏集镇人大对产业发展的长远谋划。睢宁县人大代表、魏集镇人大主席赵亮表示,“我们不仅要解一时之急,更要谋长远之策。”

目前,魏集镇立足故黄河区位优势和农业资源优势,正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种植产业。魏集镇人大通过持续推动“农户+合作社+基地”的创新模式,引导政策、技术、服务资源向产业一线倾斜。
“下一步,我们还会组织代表们深入田间调研,倾听诉求;组织技术培训,提升科学种植水平;搭建桥梁,拓宽精品水果销路。用实际行动,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初心,转化为护航特色农业提质增效的坚实力量。”赵亮说道。(冯威 陈士洲 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