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云龙彭城街道:文脉传承有“智” 民主实践有“为”
2025-07-01 14:50  来源:交汇点新闻    
1

交汇点讯 在徐州3.5公里长的“彭城七里”历史文脉轴线上,一个由徐州市人大常委会牵头指导、云龙区人大常委会重点打造的“彭城七里”人大代表联络站,正在成为人大代表助推历史文脉文旅商居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这个联络站位于云龙区彭城街道莲花社区,它凝聚起市区两级人大、各级人大代表及人民群众的智慧与力量,创新构建“文化传承+民意收集+代表履职+建议形成”四维工作体系,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笔,以历史底蕴为墨,在古老文脉与现代治理的交融中,勾勒出一幅文脉赓续、民生焕新的生动画卷。

文化传承有深度 各级代表共绘文脉新图景

文脉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镌刻着城市历史文化的沧桑变迁。如何围绕“彭城七里”建设深化文化传承、彰显徐州特质,成为云龙辖区四级人大代表及街道议政代表共同关切的问题。

“建议深入挖掘提炼彭城七里文化内涵,讲好文脉故事,助力彭城七里文脉建设与文化名片打造。”“建议从构建全时全域旅游体系、促进文旅项目深度转型、注重业态的差异性和运营管理等三方面入手,打造‘彭城七里’文脉品牌,点亮城市名片。”“要注重讲好文化地标的历史变迁和文化传承,比如土山汉墓的汉文化、户部山的科举文化、回龙窝的明清文化等。”……这些饱含着传承历史文化和发展城市旅游经济的意见建议,有些在市区两级人代会上作为人大代表建议提交,有些由“彭城七里”人大代表联络站驻站代表在交流座谈中提出,经市、区两级人大常委会认真梳理研究后交政府相关部门办理。

如今,翻新重现的“代笔亭”,以石刻、雕塑形式展现的云龙山诗词、历史故事,融入历史文化元素的彭城七里系列文创,运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媒介讲述彭城七里的历史变迁、重要历史事件、名人故事等,让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在各级人大的推动下转化为了文脉活化的生动实践。

民意反馈有速度 基层声音直通决策一线

“很多游客反映博物馆附近停车难,能否增设一些停车区域?”“能不能进一步优化文旅地图导引功能?目前缺少清晰的游览路线和消费指引,外地游客经常会找不到目的地。”“户部山周边的公厕太少了,一到节假日排的队特别长,影响游客体验感。”……在“彭城七里”人大代表联络站的民意征集表上,这样的意见建议每月超过30条。

云龙区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线上+线下”两种方式,通过“民呼我应”二维码随时随地收集意见和建议,并依托“彭城七里”人大代表联络站内同步设立的经济运行观察点、社会事业发展观察点和徐州市人大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人大代表在“彭城七里”不同片区、社区听取企业、群众、游客的意见建议。这些意见建议经分类梳理和分析后反馈至相关部门,转化为城市精细化治理的“施工图”。

针对停车难题,新建的和平路停车楼和石磊巷停车楼将有效缓解“一位难求”的困境;文旅地图方面,市、区文旅部门推出了越来越多的主题游览路线,并融入特色美食、文创购物等消费指引,让游客能“按图索骥”畅玩无忧;针对公厕不足问题,文脉工作专班在户部山周边加密布点,计划新建或恢复使用3座公厕,彻底解决游客“燃眉之急”。如今,“彭城七里”人大代表联络站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让群众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城市品质提升的“成效清单”。

监督履职有力度 代表活动破解建设难题

依托“彭城七里”人大代表联络站,云龙区人大彭城街道工委每季度组织驻站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活动,针对历史文脉城市更新与周边小区融合发展,代表们加大监督力度,为文脉建设精准赋能。

走进石磊小区,粉刷一新的外墙以灰白色调为主,搭配仿古小瓦、仿石材道板,与紧邻的户部山历史文化街区形成“古今对话”的视觉呼应。在小区外立面改造项目中,人大彭城街道工委创新推行“民意收集—资源联动—问题转化”三步闭环工作法,组织区人大代表与街道议政代表下沉一线,广泛收集民意,积极协调各方资源,使改造工程既注重历史文脉传承,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将居民提出的晾晒不便、平台破损等诉求转变为统一安装晾衣架、修整入户平台等务实举措,让居民的“问题吐槽”变为了“暖心点赞”。

随着“彭城七里”城市更新项目全面提速,各级人大代表多次前往饮食博物馆、状元府、老盐店修复工程等项目现场开展调研或视察活动,深入挖掘历史文脉活化利用中的堵点难点,助推项目加快实施。接下来,徐州市人大、云龙区人大将继续发挥各级人大代表及街道议政代表作用,在保护中传承、在创新中发展,以民主之力厚植文化根基,以代表之责助力文脉建设。(殷瑜)

标签:
责编:袁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