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县姚集镇:代表用“难题”搭就城镇更新“民生建设”
2025-06-27 17:06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在徐州市睢宁县姚集镇,人大代表始终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作为履职准则,他们深入群众,用脚步丈量民情,用倾听捕捉民生,将群众的“难题”化作推动姚集发展的“民生建设”,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落地生根的强健筑基。

姚集镇农贸市场的华丽蜕变,正是人大代表履职为民的生动写照。新建的农贸市场及其门面房约9800平方米,大型商超综合体约7900平方米,并配套建设了完善的道路、绿化、管网、停车位、公厕等附属设施。这一民生工程有效解决了长期以来占道经营导致的“脏乱差”难题,将杂乱无章的街边摊点升级为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商贸综合体,不仅满足了周边乡镇居民一站式购物、餐饮、娱乐、住宿等需求,更让镇区环境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捷净美”的蝶变。

始于民意:从“行路难”到“民意项目”

“以前一到逢集,出门就堵得水泄不通,走路都只能一点点往前挪。”“大清早的叫卖声吵得人睡不好觉,孩子们上课都直打哈欠。”这条本该便民利民的街道,却成了周边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出行的大难题。群众的诉求就是基层治理的“风向标”,姚集镇人大代表之家通过常态化开展代表联系选民活动,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这些民生痛点,迅速将群众诉求转化为治理行动。

“群众对道路改造的呼声特别强烈,有人甚至主动提出了建设商贸综合体的具体方位和一些管理方案。”镇人大代表、姚集镇郭卢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姚继平回忆道。人大代表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助力将基层最真实的声音转化为正式的意见建议,提交给镇政府,推动成为亟待解决的“民意项目”。

成于民智:从“问题清单”到“解决方案”

姚集镇农贸市场的意见建议一经提交,立即引起姚集镇党委、人大、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姚集镇民生实事项目,并强调“要把群众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让民主在基层治理中落地生根”。为确保设计方案科学合理、贴合民意,姚集镇人大代表之家充分发挥“民意主阵地”作用,多次组织召开民主议事协商会议。会议现场,人大代表、居民代表、社区两委人员、职能部门负责人聚集在一起,围绕设计理念、设计布局、绿化布局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注意做好雨水排污管道与镇区主管道的衔接,避免在雨季出现市场内排水不畅问题。”“建议步道宽度至少保证三至五人并行,方便群众正常通行。”“做好隔音处理,让周围群众不被噪音打扰”居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将日常出行中的经验和需求融入方案设计。由姚集镇人大代表之家建立“清单制”跟踪体系,将群众意见建议转化为项目建设方案优化要点。通过“征集—协商—落实—反馈”链条式民主实践,让姚集镇商贸综合体的建设充分体现民意、汇聚民智,切实将人大代表联络站和人大代表之家打造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窗口。

践于民生:从“商业项目”到“民生项目”

2024年4月,姚集镇社区服务项目(县域商贸综合体建设)启动建设,当年7月正式开建,目前工程已基本建设完成。“我们积极将居民意见和设计方案有机融合,每一道工序都经过反复协商和论证,确保工程质量经得起时间和实际生活的考验。”镇丰泰建筑公司项目负责人刘子鹏介绍。

如今,商贸综合体正处于收尾阶段,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该项目的建成,将进一步提升镇容镇貌,满足镇区及周边乡镇村庄村民批发、零售、娱乐、餐饮、住宿、购物等需求。这场始于民意、成于众智的民生实事项目,不仅是基础设施的升级,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下一步,姚集镇将持续发挥人大代表“九站一家”民意中转站作用,以“零距离”的沟通搭建干群连心平台,精准捕捉群众所急所思所盼,把群众的“金点子”转化为建设“优化”,真正架起一座倾听民声、汇聚民智、反映民意的“连心桥”。(朱茜 赵囡秋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