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在汉风街道昆仑社区,一面印有“民生百事帮,为民办实事”的锦旗格外醒目。这面锦旗背后,是昆仑社区党委以全过程人民民主为抓手,创新打造的“民生百事帮”服务品牌的生动实践。
通过构建“需求征集—协商议事—项目实施—监督评议”全链条民主参与机制,昆仑社区党委将群众身边的“关键小事”转化为“暖心大事”,书写出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生动答卷。
党建引领聚合力 争当社区治理“主人翁”
“以前我们小区下水道经常堵塞,反映多次都没彻底解决。现在好了,社区牵头开了几次议事会,相关部门到场一起商量方案,问题很快解决了!”谈起“民生百事帮”,昆仑社区居民王大爷竖起了大拇指。
昆仑社区党委深知,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激发群众内生动力。为此,昆仑社区党委持续健全“社区党委—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治理体系,建立4个小区党支部,全面推行小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位一体”模式和联席会议制度,实现急事共商、难事共议、愁事共决。通过定期召开“民情恳谈会”“彭城议事”,将民主协商延伸到楼栋单元、街头巷尾。
今年3月,中央公元小区居民反映的门前道路破损严重影响出行。社区党委第一时间启动民主协商程序,组织居民代表、城管、物业、开发商一起协商。经过3个小时的激烈讨论,最终敲定“分段施工+错峰作业”的解决方案,既减少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又确保工程进度。
多元共治激活力 画好为民服务“同心圆”
昆仑社区党委创新建立“三张清单”机制,通过“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多元接单”,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需求清单,精准捕捉民意。昆仑社区党委依托“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机制,构建起立体化民意收集网络。每月10日是昆仑社区的选民接待日,人大代表面对面倾听群众诉求,网格员手持民情日记本走街串巷。网格微信群24小时闪动征求意见信息,社区公众号推送的“民生诉求征集令”阅读量突破万人次。今年以来,社区共梳理有效建议84条,其中环境卫生占比30%,安全隐患占23%,物业管理占12%。这些带着烟火气的民意,成为社区治理的“导航仪”。
资源清单,凝聚社会力量。昆仑社区党委与共建单位、辖区企业、社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同时依托“三级下沉”活动,建立起“民生资源库”。云龙区人社局认领“社区家门口就业计划”,为辖区居民提供政策咨询和就业创业帮扶服务;徐州市民政局组建“健康管家团”,定期开展义诊和健康讲座。目前,已有42家单位加入资源库,提供资金、物资和服务支持。
项目清单,全程民主监督。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社区党委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通过线上线下公示、居民代表跟踪督导等方式,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行走在昆仑社区的大街小巷,处处可见全过程人民民主结出的硕果。原先废弃的小区水池经过“变身”改造,成了儿童游乐园;曾经堆满杂物的废弃角落被打造成“口袋公园”,健身器材、休憩长椅一应俱全;新建的时代艺境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打造成了家门口的文化公共空间,开设了舞蹈、瑜伽等课程。
创新机制提质效 打造基层治理“金招牌”
“民生百事帮”项目之所以深受欢迎,在于其建立了长效化、可持续的运行机制。昆仑社区党委有关负责人介绍,社区通过三项创新举措,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微心愿”撬动大民生。通过开通线上“心愿墙”和线下“心愿驿站”,居民可随时提交个性化需求。社区对心愿进行分类梳理,通过“公益创投”“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等方式推动落地。家住书香苑小区的张女士因患病急需轮椅,社区党委通过“微心愿”平台发布需求后,不到24小时便收到企业捐赠。
“红管家”赋能小区治理。针对城市小区物业管理难题,选派2名社区“两委”担任小区党支部书记,鼓励业委会、物业公司等优秀党员担任小区支委会成员。同时,在67个楼栋选优配强楼栋长,形成以党员楼栋长为主,网格员、物业联络员、业委会成员为辅的“一长三员”新格局,有效促进小区精细化治理,提升群众满意度。
“小程序”提升服务水平。昆仑社区党委开发上线“党群e家通”微信小程序,设置“你拍我办”“党群暖心事”“三级下沉”等七个模块,集成诉求上报、进度查询、满意度评价等功能。居民通过手机即可实时查看项目进展,真正实现“指尖上的民主”。目前注册人数达4000余人,解决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等问题59件。数据显示,自小程序上线以来,民生诉求平均办理时长缩短40%,回访满意率达98.6%。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民生百事帮”项目已成为昆仑社区党委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闪亮名片。截至目前,累计解决停车难、噪音扰民、出行不便等民生问题210余件,惠及居民1万多人,培育出“社区合伙人”“昆仑社区艺术团”等自治品牌12个。
在昆仑社区,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正如居民李大姐所说:“以前有事不知道找谁,现在社区搭建了这么多平台,我们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真正成了社区的‘主人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