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5月25日清晨,徐州市贾汪区茱萸山街道磨石塘村村口的“炒鸡一条街”上香气扑鼻,铁锅与柴火碰撞出的噼啪声、跑山鸡的啼鸣声,与远处大洞山万亩石榴园的烂漫花影相互交织,为贾汪区第二届“赏石榴花 品跑山鸡”美食文化旅游季拉开帷幕。

以茱萸跑山鸡为媒介,“啄”开“致富门”。这是贾汪区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的一次生动实践。这场融合了田园诗意与人间烟火的农文旅盛宴,如同一支灵动的画笔,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画卷上勾勒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榴花似火映红振兴路
大洞山海拔361米,是徐州第一高峰。沿着蜿蜒的山路走进大洞山石榴园核心区,约4500亩榴林正迎来盛花期。“这石榴花比去年开得还旺,蜜蜂嗡嗡地绕着枝头转,今年肯定是个丰收年。”茱萸山街道鹿楼村的石榴种植大户鹿世东站在自家果园里,粗糙的手掌轻轻拂过火红的榴花,眼角的皱纹里漾着笑意。
今年73岁的鹿世东是种植石榴的老把式,与石榴打了一辈子交道。1986年,鹿世东和本村的几个人带头蹚路,开始种植石榴,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那时候种的都是老品种,大青皮虽耐储,但口感偏酸,卖不上价。”回忆往昔,鹿世东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现在可不一样了,村里成立合作社引进了突尼斯软籽、冰糖冻等20多个品种,每到石榴采摘季,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络绎不绝,采摘的石榴一筐筐往城里搬,根本不愁卖。”
如今,贾汪大洞山石榴早已不是“土疙瘩”,而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江苏农产品公共区域品牌。漫山遍野的榴花,正化作村民手中的“致富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结出累累硕果。
跑山鸡鸣奏响富民歌
如果说石榴花开是视觉的享受,那么茱萸跑山鸡的香味则是味觉的狂欢。此次美食文化旅游季的重头戏当属“炒鸡大赛”。比赛分为专业组和非专业组,吸引了众多烹饪高手和美食爱好者踊跃参与。

在专业组比赛现场,10名来自贾汪及周边地区的餐饮名厨各显神通。他们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菜+创意菜”的双项比拼。贾汪名厨吴师傅正挥舞铁勺,锅里的茱萸跑山鸡块在红亮的汤汁中翻滚,“我们用的是祖传酱方,先炒后炖,鸡肉酥烂入味,连骨头都带着香。”评委席上,贾汪本土网络达人宋超尝了一口便竖起大拇指:“这鸡皮弹牙,肉质紧实,果然是散养的‘运动健将’。”
非专业组的比拼同样精彩,5名村妇和5名学生同台竞技,展现了乡土风味与学院派技艺的精彩碰撞。39岁的茱萸山街道闫村村民张女士与徐州技师学院中式烹调专业2024级技师班学生袁吉俊同台竞技。“俺炒鸡就靠两样宝:自家种的青花椒和山泉水。”张女士往锅里撒了把翠绿的花椒和葱姜蒜,白汽腾起时,旁边的袁吉俊正小心翼翼地调试油温,“我们用分子料理的手法处理鸡肉,试试传统与现代的碰撞。”
“‘本草纲目吃鸡方,补脾健胃满城香’我们以‘茱萸跑山鸡’为核心亮点,通过‘现抓现炒鲜味足’的烟火气,展现了贾汪生态养殖与精湛烹饪技艺的完美结合。”茱萸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张晶晶介绍说,“炒鸡大赛不仅是一场竞技,更是一次交流和学习的盛会。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希望能够提升贾汪茱萸跑山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当地餐饮业的蓬勃发展。”
除了紧张刺激的炒鸡大赛,活动还设置了多个互动环节,包括“抓鸡套鸡”“斗鸡表演”和“趣味答题”等。此外,贾汪草根秀——“百姓大舞台 有才你就来”群众自办文化活动也在火热上演,由“草根明星”们献上的精彩演出,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农文旅融合再谱新篇
此次活动,还特别设置了“贾汪真旺”自卖头产品、“贾汪一桌菜”展示区,米线、烧烤、汴塘煎饼、茸山辣酱、马庄烙馍等众多美食品鉴区。其中,“贾汪一桌菜”集中呈现了16道凉热经典菜式,从江庄酱牛肉到潘安湖鱼头泡饭,从茱萸山青番茄到塔山大米,打造沉浸式美食市集。

“汴塘煎饼薄如纸、韧如绸,卷上茸山辣酱,这就是咱们的‘贾汪汉堡’。”大泉街道新泉社区居民刘女士一边现场试吃,一边连连称赞。
“这些美食不仅代表了贾汪的饮食文化,也展示了贾汪丰富的物产资源。”贾汪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露介绍,“通过这样的展示,我们希望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投资者,推动贾汪农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
作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近年来,贾汪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耕细作“旅游旺区”战略,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统筹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品牌,提升服务品质,助力富民增收,在希望的田野上勾勒出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在高质量发展中持续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赏石榴花 品跑山鸡’美食文化旅游季活动不仅是一场视觉和味觉的盛宴,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生动实践。”贾汪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姜华表示。下一步,贾汪区将继续以跑山鸡为媒介,解锁文旅新燃点,持续擦亮“全域四季 贾汪真旺”特色文旅品牌,推动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蒋新会 李权 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