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5月17日,由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举办的“科技志愿服务行·智慧骨科专项能力提升五地联动”活动在全国五地同步开展。此次活动旨在响应国家卫健委关于“强化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带动作用”的政策要求,通过专家授课、学术交流、手术示教等方式,进一步助力骨科智能化创新技术在全国的推广普及。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解放军总医院骨科医学部主任、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唐佩福教授为“五地联动”活动致辞。解放军总医院郝明教授、王军松教授、苏秀云教授,解放军医学院郭徽博士代表国家临床中心参加活动。徐州仁慈医院理事长、院长宗亚力,副院长石荣剑率本院骨科中心专家出席。徐医附院王业华主任、姚爱民主任,徐矿总院朱自强主任,徐州市中心医院徐荣华主任,徐州市中医院沈金虎主任,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佟向阳主任等创伤骨科专家莅临徐州分会场。活动同期举行了徐州市医学会骨科分会创伤学组学术会议。

唐佩福院士在致辞中表示,国家临床中心承担着在全国推动智慧骨科发展、各区域中心落地的使命。今天的活动在浙大二院、宁波六院、解放军总医院、烟台山医院、徐州仁慈医院五地同步举行,这些医院都是国内骨科领域的知名医院,“五地联动”的形式打破了地域的限制,实现了国家临床中心引领、区域联动一盘棋。希望能够以这些医院为中心,将当前智慧骨科领域的新设备、新技术进一步辐射到各地,深入到基层,让科技发展的福利惠及更多群众。

郝明教授代表国家临床中心在徐州分会场致辞。郝明介绍,国家骨科与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通过持续发力,做了大量源于临床的创新工作,致力于通过可视化来实现精准微创,通过工程化来促进技术的普及和下沉,实现了医工结合的均质化、普惠化。

石荣剑在致辞中介绍,在数字化浪潮下,徐州仁慈医院自2017年开始布局“智慧骨科”建设,先后引进了关节置换导航、创伤机器人、关节置换机器人,至今已完成骨科机器人辅助手术3000余台。2024年,徐州仁慈医院荣幸加入国家临床中心智慧骨科体系单位,在国家临床中心的引领下,该院坚持骨科机器人、AI辅助影像诊断等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推动诊疗模式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相关临床研究获得了省、市多个课题立项和技术成果。未来,徐州仁慈医院将依托国家临床中心,不断强化人才梯队建设、智慧骨科应用,临床研究转化,奋力建设区域智慧骨科示范中心。
在技术分享环节,徐州分会场由解放军总医院团队、徐州仁慈医院团队带来了三场“干货满满”的手术直播,通过创新使用骨科机器人技术,有效提升手术精准度,展现了骨科新质生产力的魅力。

据悉,徐州仁慈医院是国家三甲医院,骨科是江苏省临床重点专科,被市委、市政府委以建设区域骨科和显微修复重建区域医疗中心的重任。全院11个病区构建起了覆盖手外科、足踝外科、创面修复科、创伤骨科、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康复医学科的骨科诊疗体系。(李世义 黄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