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为提升群众面对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的反应处置能力以及协同作战水平,最大限度降低自然灾害带来的伤亡和损失,5月12日下午,徐州经开区大庙街道在侯集村侯集新园广场举办地震逃生应急演练活动。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和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办公室、应急救援队伍、物业公司、各村(社区)安全员和辖区居民代表等200余人参加了此次演练活动。

精密筹备:构建全要素应急体系
大庙街道提前两周准备此次演练活动,制定了详细的应急演练方案,编写演练脚本,调集应急救援物资。活动现场成立了地震应急演练指挥部,现场指挥部下设疏散场地保障组、人员保障组、物资保障组、车辆保障组等6个专项工作组。调配破拆工具组、应急通讯设备等专业救援装备50余件套,在演练现场划定1处应急避难场所,设置警示标识10余处,为实战演练筑牢硬件支撑。

实战推演:多维度检验应急能力
本次演练模拟6.0级地震突发后的全流程应急处置。随着地震警报响起,街道立即启动三级应急响应机制,震中区域侯集村随即启动应急预案,现场指挥部迅速统筹“四组协同”作战。村组应急救援队和物业人员在村组网格人员引领下,疏散居民至应急避难点;侯集村救援队和汉风应急救援队赶赴震区,建立安全救援作业区,施救被困人员,清理碎石。车辆保障组联合120急救中心协同配合,紧急处置“重伤员”后转运治疗;物资保障组同步配发应急物资。整个处置过程衔接紧密,30分钟内完成人员疏散、险情排除、伤员转运等关键环节。
长效机制:开启“五进”科普新征程
徐州经开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梁会永在点评中指出,此次地震综合应急演练组织严密,各单位密切配合,形成了良好的联动机制。筹备工作“细”,应急方案设计贴合基层实际;协同联动“紧”,各参演单位实现无缝对接;实战导向“强”,重点检验了生命救援、次生灾害防范等关键环节。要以此次演练为起点,持续完善 “预案修订—实战演练—总结提升”的闭环管理机制。
大庙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李正印在总结讲话中表示,本次地震综合应急演练活动既是对街道应急处置工作水平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各部门、各单位协同作战能力的重大考验,更是对辖区居民安全应急防范知识的普及。大庙街道将以“五进”活动为抓手,推动防灾减灾知识普及常态化,重点加强老旧小区、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隐患排查,构建“预防—响应—救援—重建”的全链条应急管理体系,真正实现“演练一次、提升一域”的综合效益。
学练结合:打造防灾科普新矩阵
演练结束后,现场同步开展“防灾减灾知识有奖竞答”活动,围绕地震预警信号识别、应急物资储备要点、逃生路线规划等实用问题展开互动,累计发放应急手册、家庭急救包等科普物资200余份。梁会永现场讲解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操作方法,恩典救援队的专家团队演示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应急照明灯,同时针对高层建筑逃生、家庭燃气泄漏处置等高频场景进行专项培训,通过“理论讲解+实操演示”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