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时光长河奔涌向前,历史的车轮滚滚不息。在征程的瀚海中,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徐州一院)这座承载着无数希望与健康的医学殿堂,宛若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九十年风雨洗礼,愈发闪耀出独特的光芒,又仿佛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奋斗与奉献,每一行都镌刻着爱与担当。而贯穿其中的“家文化”,如同一股温暖而强大的力量,推动着医院和学科不断迈向新高度。
筚路蓝缕,“家文化”萌芽初绽
九十年前,徐州一院在一片期待与憧憬中诞生。那是一个医疗资源匮乏、条件艰苦的年代,但一代代“一院人”怀揣着对医学的热爱和对人民的赤诚,以医院为家,在这片土地上默默耕耘。他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开创了徐州卫生史上的许多个“第一”。
从“第一台”手术的成功实施,到“第一项”医疗技术的创新突破,每一次的进步都凝聚着“一院人”的心血与汗水。他们把青春和热血奉献给了医院,用双手托起了无数生命的希望,在徐州大地上书写了属于徐州一院和徐州卫生史的辉煌篇章。
薪火相传,“家文化”枝繁叶茂

在这个大家庭里,“家文化”的传承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之中。老一辈的专家们,不仅通过“传、帮、带”将自己的医术毫无保留地传给后辈,更注重用自己的言行作表率,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年轻一代,诠释着“医者仁心”的深刻内涵。这种传承,不仅仅是医术的延续,更是“家文化”的接力。
在日常工作中,同事之间的相互关心也无处不在。遇到困难时,大家会纷纷伸出援手;取得成绩时,大家会共同分享喜悦。这种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让每一位职工都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和力量。
厚植沃土,“家文化”花香四溢

职工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力量,是推动学科进步的关键因素。医院把职工看作“家人”,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都高度重视、积极推进,从生活的点滴关怀到职业发展的精心规划,无不体现着“家”的温暖与关怀。充分发挥“娘家人”作用,举办首届“佛手山职工子女夏令营”,切实缓解医院职工子女暑假照护难题,让职工的归属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在生活上,医院积极为职工营造安全、舒适、便捷的工作环境,宽敞明亮的“职工之家”设施齐全,让职工在工作之余能够拥有一个温馨的港湾。食堂里,丰富多样的菜品满足着不同职工的口味需求,让每一顿饭都充满家的味道;开设瑜伽、舞蹈等兴趣小组,组织游泳、各种球类等文体活动,让广大职工在忙碌的工作之余能够放松身心,感受家的欢乐与和谐。

在职业发展上,医院为职工搭建了广阔的平台。安排资深专家和管理人员作为导师,指导职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职业发展方向与目标;开展各类培训课程、学术讲座和技能竞赛,不断提升职工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鼓励职工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创新实践,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让职工们能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尽情探索和追求。
双向奔赴,“家文化”硕果累累

在“家文化”的熏陶下,广大职工以医院为家,将医院的发展与自己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视患者为亲人,用精湛的医术和无私的爱心,为患者解除病痛,带来健康和希望。
在病房里,他们日夜坚守,细心呵护每一位患者;在手术台上,他们全神贯注,与死神赛跑,挽救每一个濒危的生命;在科研实验室里,他们刻苦钻研,不断创新,为推动医学进步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服务窗口,他们耐心解答,努力提供热情周到的优质服务……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忠职守、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以院为家”的深刻内涵,成为医院发展的中流砥柱。

这种双向奔赴的“家文化”,如同春风化雨,滋润着医院和学科的每一寸土地。一大批学科成了省级、市级重点专(学)科,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攀升,在区域内乃至全国都享有较高的声誉。与此同时,医院的社会影响力和美誉度也日益增强,成为区域百姓信赖的健康家园。
展望未来,“家文化”再谱新篇
九十年风雨兼程,徐州一院用仁心仁术书写了一部“大爱传家”的动人史诗。在这里,“家”不仅是血缘纽带,更是精神契约;不仅是物理空间,更是价值认同。

新征程上,徐州一院这份历经九十年淬炼的“家文化”,必将继续引领医院在守护人民健康的道路上坚定前行,谱写更多温暖人心的奋斗故事。(李文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