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为进一步织牢织密社会救助保障网,不断完善和丰富服务类社会救助体系,徐州市鼓楼区黄楼街道积极探索“救助+”工作新格局,精准服务困难群众,让兜底保障有温度更有力度,把一项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打通帮扶救助“最后一米”。
“救助+宣传”,凝聚救助合力

困难群众不了解社会救助政策怎么办?如何打通社会救助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壁垒?为切实提高居民对社会救助政策的知晓率,让社会救助政策更好地走进千家万户,黄楼街道多渠道加大民生救助宣传力度。近期,黄楼街道便民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各社区开展社会救助政策宣传活动,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向居民讲解城乡低保、特困人员供养、城乡临时救助、支出型困难家庭、残疾人两项补贴等救助政策,引导有困难的居民及时申请相关救助,切实发挥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作用。

同时,在各社区设立救助宣传点,广泛发放《暖心服务 救在鼓楼》救助指南,详细讲解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申请条件等内容;精准摸排困难群体,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对低保边缘家庭、重病重残人员、独居老人等特殊群体进行入户走访,主动发现困难群众需求,协助办理救助申请。对已享受救助政策的家庭进行回访,了解救助资金发放是否及时、生活是否改善,确保政策落实到位;进一步优化救助办理流程,积极推广“线上+线下”双渠道申请,对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提供“上门代办”等服务,由工作人员帮助填写表格、提交申请,让救助省心更贴心。
“救助+精康”,兜牢救助底线

自开展精神病人康复工作以来,黄楼街道民政专干每周都会到参加精神康复的居民家中问询,并做好相关记录,同时到其他精神残疾人家庭中做好宣传工作,告知家属民政现行政策和康复的重要性。此外,强化资金保障机制,对在册困难群众实行精准化救助帮扶,对于在生活中有突发变故的,立即启动“一事一议”程序,及时采取“先行救助”政策,切实做到“兜住底、兜牢底、兜好底”。
紧贴民生,温暖救助。接下来,黄楼街道将持续打好“救助+”组合拳,不断丰富服务类救助内容,以困难群众为重点服务对象,链接辖区内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资源,不断拓宽受众覆盖面,为救助对象提供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让民生保障有力度更显温度。(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