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春和景明,调研正酣。近日,由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化工学院师生代表30余人组成基层治理观察团,先后深入徐州经开区大庙街道开展校地共建调研。从社区治理创新实践、红色教育传承阵地到文化传承特色空间,师生们用脚步丈量土地,以交流碰撞智慧。大庙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人民武装部部长顾航通过“蹲点式”观察、“沉浸式”研讨,和师生们层层剥开基层实践的“肌理纹路”,让校地融合发展共识在鲜活样本中悄然生长。
行走的思政课堂:在基层一线汲取实践智慧
调研首站来到龙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正在打造的省级“最美公共文化空间”,这里集理论宣讲、文化服务、志愿服务等功能于一体,是居民学习、议事、活动的核心阵地。社区创新组建“young先锋”楼栋长队伍,主动承担宣传政策法规、收集居民需求、调处矛盾纠纷等工作,形成“居民—楼栋长—社区”的闭环沟通机制。矿大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张长旭表示:“基层阵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落地生根的沃土,我们在课堂讲授的‘两个结合’,在这里得到了具象化的双向转化。”
在官庄村“战狼”训练基地,迷彩训练场、模拟射击馆、冲锋舟破浪演练区等国防教育设施让师生们眼前一亮。顾航介绍,“校地可以联合开发‘国防+研学’课程,既能服务学生实践,也能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基地每年承接青少年夏令营、企业团建等活动,累计培养青少年国防学员2000余人次,已成为周边知名的国防教育品牌。
从田园到书桌:共探城乡融合发展新实践
走进夏庄村兴夏园,绿树成荫的健康步道、古色古香的凉亭与村民的笑语相映成趣。这个沿村内老河沟改造的“口袋公园”,正是大庙人居环境整治的缩影,现已成为十里八村炙手可热的“打卡地”。“我们通过‘村民议事会’征集意见,保留百年棠梨树、石磨盘等乡土风貌的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夏庄村党支部书记张桂林与师生们火热讨论。
在安然村寺山口遗址红色教育基地,徐东阻击战烈士陵园的苍松翠柏间,调研团重温革命历史。安然村党支部副书记王炜光动情讲述76年前的烽火岁月,“先烈们用生命守护的这片土地,如今正焕发新生,这就是红色基因的当代传承。”化工学院党委副书记马成成表示,希望进一步开展各类学习交流活动,组织学生暑期来此开展活动,用青年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英烈精神。
共建再升级:书写校地共建未来蓝图
调研最后一站来到大庙街道市民中心。在街道便民服务大厅,师生们通过规划沙盘了解辖区政企融合项目布局,并体验自助政务服务终端操作流程;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香绣娘”非遗工坊的刺绣技艺展示与武装部的国防教育展陈,生动呈现文化传承与军民融合活力。移步数字化图书阅览室,体验了云端借阅、智能检索等科技服务,感受“书香+智慧”公共文化新生态。活动最后,调研团驻足综合指挥中心,观看电子大屏实时展示的网格化管理数据,直观了解街道如何联动社区、企业协同处置民生诉求。
大庙街道将进一步深化“五大会客厅”IP,与中国矿业大学开展课题共研、活动共办、阵地共享,打造校地融合发展的“大庙模式”,让青春智慧在基层实践中破土生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