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鼓楼区黄楼街道综治中心提档升级,构建“一站式”社会治理新格局
2025-04-22 17:13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群众安全的重要抓手。综治中心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指挥中枢”,承担着矛盾调处、治安防控、便民服务等重要职能。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平安建设的决策部署和省、市(区)工作要求,徐州市鼓楼区黄楼街道全面推进综治中心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着力构建“一站式”社会治理新格局,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效、便捷的优质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

强化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

黄楼街道将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纳入党工委重要议事日程,作为街道“重点项目”统筹推进。由街道党工委主要领导部署,通过专题调研、现场办公等方式,及时解决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场地、资金、人员等难题,为综治中心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在综治中心建设过程中,建立了由街道党工委领导、政法委员统筹、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整合民政、公安、司法等多个部门的数据和资源,打破信息壁垒,实现数据联通与工作联动,明确各部门在综治中心建设中的职责和任务,推动资源整合、要素集合、力量聚合。明确入驻部门职责、人员管理、矛盾纠纷受理与化解程序等内容,制定“一站式”受理流程导图,按照首问登记、甄别研判、分流办理程序,构建调解、仲裁、诉讼、行政裁决等全链条预防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格局。

优化场所建设,提升服务效能

街道综治中心建筑面积约560余平方米,整合20个部门资源,设置八大功能区,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综合办理等服务一应俱全。一楼设置综合接待大厅、矛盾纠纷调解室、信访接待办公室,二楼设置视频监控一体化指挥中心、风险研判区、指挥调度区、综治中心办公区、司法所等,合理规划功能区域,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按照相关标准,黄楼街道对综治中心的门头、指示牌、相关制度展板等进行规范设置,统一综治中心的名称、标识和外观形象,增强群众对综治中心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同时,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信息化设施和便民服务设施,并积极引入智能化设备,如天眼监控、虹膜识别等系统,为群众提供舒适便捷的服务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整合多方力量,建强工作队伍

黄楼街道综治中心一楼接待大厅由公安、信访、司法等部门工作人员常驻,品牌调解团队、律师团队、法学会等5个机构轮驻,26个平安建设成员单位和7个社区按照“吹哨报到”机制随驻,推动形成调解组织、矛盾问题较多领域的社会保障部门和信访部门等派员常驻,其他重点领域部门轮驻,有关社会力量等通过随叫随到、工作联动等多种方式入驻。

广泛吸纳“两代表一委员”、律师、心理咨询师、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综治中心工作,组建多元化调解队伍。定期组织综治中心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学习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调解技巧、信息化应用等内容,不断提升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创新工作模式,提高治理水平

实行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机制,黄楼街道综治中心采取“常驻+轮驻+吹哨报到”模式,引进专业力量,推行“统、汇、研、转、调、评”六段式工作法,形成“一中心统筹、多部门联动”的“大综治”工作格局。

健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机制,加强诉调、检调、警调对接,形成调解工作合力。黄楼街道综治中心创新“三调联动”机制,推行“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模式。线上,依托智慧鼓楼信息化平台实现20个职能部门数据互通,通过“吹哨派单”及专人盯办等举措回应群众诉求;线下,整合法官、民警、律师及行业专家等力量组成“金牌调解员库”,以“点单式”服务精准匹配群众需求。

搭建统一的综治信息化平台,整合各类数据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业务协同和智能研判。将综治中心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有机结合,明确工作职责,实现对网格内人、地、物、事、组织的精细化管理和服务。网格员负责收集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开展治安巡查等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将矛盾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黄楼街道综治中心的建设运营,是徐州市鼓楼区打造社会治理创新先行区的生动实践。未来,黄楼街道将不断完善综治中心功能,持续创新治理模式,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刘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