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为进一步强化社会救助兜底工作,提升救助水平、拓宽救助范围,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近年来,徐州市鼓楼区铜沛街道以《鼓楼区服务类社会救助试点工作方案》为指引,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模式,推动社会救助由单一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救助转变,为辖区困难群众打造更有温度、更具实效的民生救助“保障网”。
搭建阵地,筑牢服务根基

铜沛街道积极整合辖区资源,充分发挥“1+9+N”社会救助新格局,即1个街道综合社会救助服务窗口、9个社会救助工作站和“N”种社会资源,强化主动发现,完善救助响应机制,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米”。同时,利用“线上+线下”“集中+分散”“传统+创新”宣传相结合,扎实推进惠民利民政策解读,借助辖区居民到社区便民服务大厅办理业务的契机,广泛宣传特困供养、临时救助、残疾人两项补贴政策,介绍申请救助政策的资格条件、办理程序及发放标准等内容,推动救助政策从“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不断提高居民对救助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推动社会救助扩围增效。
精准摸排,锁定救助“靶心”

为持续、全面地掌握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铜沛街道以“大数据+网格化+优服务”为依托,采用“接受申请+主动发现”模式,组织社区网格员、民政专干等力量持续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对辖区内低保家庭、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困境儿童等重点对象进行全面摸排,了解其家庭经济状况、遭遇困难类型、子女就学情况等相关信息,将符合救助政策的群众及时纳入救助范围,主动给予救助,确保救助无盲区、无遗漏,实现困难群众早发现、早救助、早帮扶。同时,各社区民政专干仔细核查辖区内特殊困难群体档案资料,尤其关注低保内重残、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和重病患者等特殊困难人员,确保困难群众应救尽救、救助及时。
协同联动,汇聚救助合力

铜沛街道主动拓展社会救助服务内涵,构建“物质保障+精神需求”多维复合救助体系,积极统筹协调慈善力量参与社会救助。通过搭建资源对接平台,引导各方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救助服务网络。持续聚焦“一老一小”重点群体,提供多形式、多样化服务内容,为辖区困难群众提供适老化改造、无障碍设施改造等专业服务,各社区组织志愿者开展生活照料、陪伴关怀、爱心义诊、公益课堂等志愿服务活动,极大提升了救助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下一步,铜沛街道将继续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常态化开展需求摸底排查,精准对接各类政策和资源,满足多元化服务需求,打出关爱帮扶“组合拳”。(马晨 赵忠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