沛县:红色文化引领绿色发展,解锁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5-02-21 14:22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作者:鞠甜甜  
1

新华报业·中国江苏网讯 近年来,沛县张寨镇以党建引领为抓手,将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紧密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让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实现了从传统乡村到美丽宜居乡村的华丽蝶变。

党建引领红色宣讲,铸魂育人聚共识

初春时节,走进全国第六批传统村落——沛县张寨镇李庙村刘庄,百年老校青墩寺前,中共沛县党史纪念馆等红色文化“打卡点”格外引人注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参观,感受红色文化。

徐州市“百姓名嘴”王成启是一名共产党员,也是一位坚持40年,收藏红色藏品30多类、8万余件的“红色收藏家”。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临之际,沛县县委在沛县特别支部建立地青墩寺小学开设中共沛县党史纪念馆,王成启自告奋勇,成为第一个义务宣讲员。他以“宣扬红色文化,讲好革命故事”为宗旨,用心用情讲述红色历史,传承红色基因,为党员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在他的努力下,红色宣讲的讲台无处不在——路灯下、庭院里、篝火旁、街头巷尾、田间地头、线上线下……干部群众、亲朋好友、街坊邻居都是他的听众。通过红色理论宣讲,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更加坚定了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思想共识,红色基因在这里代代相传,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精神动能。

党建引领农田建设,产业兴旺促发展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关键。张寨镇坚持以党建引领,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工程。镇党委、政府根据自然条件、产业基础和发展需求,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通过整合土地资源、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升耕地质量,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高标准农田。

建设过程中,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李庙村在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的引领下,以公共空间整治为突破口,整合零散土地,让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绿色化的种植模式。同时,村里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径,通过成立村集体农业公司,推动土地流转和连片经营,实现了集体增收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此外,李庙村还积极探索与善思农业达成合作,深入开展农业托管服务,将农业生产中的、种、管、收等环节交给专业的农业服务公司,实现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专业化。这种模式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还让村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实现了增收与就业的双重目标。如今,一片片高标准农田成了乡村产业发展的“聚宝盆”,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党建引领乡村蝶变,美丽宜居谱新篇

乡村的美丽不仅是外在的颜值,更是内在的气质。张寨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将党建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推动乡村在人居环境、生态环境和文明乡风等方面提升。组织成立志愿服务队,发动党员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行动,通过集中清理垃圾、整治乱堆乱放、治理污水,全面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进一步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在村道两旁、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安装路灯,提升群众的生活质量和出行安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开展文明乡风建设活动,通过举办道德讲堂、志愿服务活动等形式,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新风,弘扬传统美德。各村纷纷制定了村规民约,规范群众行为,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如今,张寨镇的乡村不仅环境美、生态优,群众的精神风貌也焕然一新,文明乡风在乡村大地处处开花。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红色基因与绿色发展在这里交相辉映。接下来,张寨镇将继续深挖红色文化内涵,推动绿色发展,让乡村振兴的道路越走越宽,持续推进基层党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互融共促,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鞠甜甜)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