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一亿人次,徐州文旅生机蓬勃
2025-02-21 13:07  来源:徐州日报    
1

“来徐州了,烧烤手擀面吃了,回龙窝逛了,云龙湖的晚风吹了……”2023年,这段充满烟火气的BGM风靡各大社交平台,成为无数游客打卡徐州的标配文案。

徐州,这座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凭借其独特的文旅魅力,一跃成为新晋网红城市。有网友调侃:“徐州仿佛有1亿人!”

2024年,这句话成为现实。去年1—12月,徐州接待外省、外市访客总量超1亿人次,重点景区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增幅均超20%。

亮眼的数据展现了徐州文旅市场的蓬勃生机,也让人不禁思考:徐州究竟做了什么?

一问

文旅市场新增长点从何而来?

热门景点人头攒动,网红美食店排队等号,影院剧场座无虚席……今年春节,徐州文旅市场实现“开门红”。

据测算,今年春节假期,徐州市共接待游客826.82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6.26%,游客接待总量再创新高。

徐州文旅市场的新增长点从何而来?从来徐游客客源地的变化中不难找到答案。

春节假期,徐州市省外客源地排名前三的城市为上海市、宿州市和临沂市,其中上海市首次出现在徐州历年春节客源地前三的名单中。

徐州为何有如此强的跨区域吸引力?这得益于徐州近年来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打造对外交通、城际交通、都市圈交通高效衔接,持续建设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集聚辐射力更强。如今,从上海到徐州,最快只要2个多小时。便利的交通条件,给徐州文旅市场带来了新增量。

除了交通上的便捷,徐州还通过一系列积极主动的对外宣传活动,进一步提升了城市文旅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蛇年春节之前,徐州文旅先后走进上海、苏州、郑州举行“国潮汉风年 地道徐州味”文旅推介会;在南京地铁站、禄口机场宣传徐州文旅资源和新春活动;联动苏皖鲁豫九城文旅部门举办新春文旅促消费活动……

更丰富的活动,更强力的跨区域吸引力,提高了外地游客对徐州的知晓率,更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二问

文旅收入增长的背后,徐州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徐州文旅市场的快速发展,不仅体现在游客数量的攀升,更反映在旅游收入的持续增长。

2025年春节假期,旅游总收入达68.76亿元,同比增长5.20%。徐州文旅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打造多元化文旅生态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有人奔着美食而来,被米线、烧烤、地锅鸡深深吸引;有人冲着乐园而来,徐州“五园”齐开,欢乐氛围让人流连忘返;有人因为文化到来,被博物馆里的大汉气象深深震撼……更有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来到徐州,最后被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底蕴所感染,愿意花更多时间了解城市的文化和发展历程。

数据显示,徐州市来访游客中过夜人数占40.11%,省内游客过夜人数占过夜总人数的62.62%,夜间文旅消费规模占比约60.5%,较去年同期增长21.6%。

游客延长了在徐旅游的时间,带动了消费的增长。从“味蕾游”“乐园游”升级到“文化游”,徐州文旅完成了从“流量”到“留量”的深度转化,这正是旅游收入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也是徐州文旅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三问

网红城市如何接住流量实现“长红”?

2024年,一碗麻辣烫,让天水频频出现在大众视野;游戏《黑神话:悟空》,山西文旅迎来“泼天流量”……

互联网时代,突然的爆火让许多城市频频出圈,而打造城市文旅品牌,则是各地延续文旅“长红”的不二之选。

提到徐州,你会想到什么?

“彭祖故国”“刘邦故里”“两汉文化的发祥地”……

这座城市的文旅魅力不止于历史标签。

2023年,一项以“彭城七里”命名的徐州历史文脉建设工程启动。该工程南北长约3.5公里,南起云龙山,北至故黄河,作为城市的南北轴线,串联起了235个历史文化遗存,几乎集齐了徐州老城的精华。

在内容为王的时代,文旅亦需与时俱进。除了打造徐州历史文脉“彭城七里”以外,近年来,徐州促进商旅文体联动发展,塑强“国潮汉风”“快哉徐州”品牌,将数千年的文化积淀转化为可触摸、可感知的城市新体验。

今年春节期间,徐州以“国潮汉风年 地道徐州味”为主题,推出五大板块150余项新春文旅活动,为游客提供丰富多样的游玩选择。

从“味蕾游”到“文化游”,从“流量”到“留量”,徐州正以多元化的文旅生态体系和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在1亿人次“流量”的背后,徐州持续刷新各项文旅数据,彰显出多维度的综合魅力。本报记者 彭家一

标签:
责编:邵佳